第49章 强行军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李自成的明末游戏第49章 强行军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哈哈哈……” 看着短毛远去,潞王开怀大笑。 流贼毕竟只是流贼,哪里敢撼动卫辉府。 朱常淓来了兴致,叫人搬出古琴,弹奏了一曲送别短毛贼。 李自成是要去打各路明军,哪有空理会潞王这个瓮中鳖。他已经赶到了四十里外的淇门镇略加修整。 淇门位于淇河、卫河(小丹河)二河交汇处,元朝时为漕运重要转运站。 “运粮则自浙西涉江入淮,由黄河逆水至中滦旱站,陆运至淇门,入运河,以达于京师。” 在当下也是重要的水陆转运码头。 刘宗敏带着小队一个冲刺就奔进了淇门镇。守门兵丁刚回过神,李自成的大军又到了。 “这不是官军吧?” “你傻啊,没看见镰刀斧头旗?” “哦,那就是短毛的大顺军?咱怎么办?跑不跑?” “你傻啊,坐等领赏钱不好吗?” …… 卫河上的一支北来船队也看到了大顺军,他们急忙将镰斧旗在船头上高高挂起。 时已过午,李自成正在全真观里端着碗边吃饭边听道士讲述“风雪避”、“升仙塔”的故事,船队管事来拜访大统领。 老汉是王重新的本家叔叔,早在去年就见过李自成了。 “老王,路上还顺利吧?” “托大统领的福,一路平安。” 船上拉的是各种干海菜和腌咸鱼。 早前李自成都把大脖子病给忘了,直到看见一个病患才想起来。 现在可没含碘盐,大脖子病不少见。陆地上有些菜同样含碘,可没人知道啊,所以有些穷人就发病了。 古代中医虽然不知道是“碘”的原因,但是已经摸索出经验了。 东晋时期,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和医药学家葛洪着有《肘后备急方》,“颔下瘰疬如梅李,当用海藻一斤,酒二升。渍数日,稍稍饮之。” 更早的汉代《神农本草经》,“海藻昆布,主瘿瘤颈下核。凡海菜,皆疗瘤结气。青苔紫菜亦然。盖被海之邦,食其惟错之味,能疗之也。”(“错”指海产品。“山珍海味”古代叫“山珍海错”) 真不知道千多年前老祖宗们是如何发现的。 得了大粗脖,不能干重活。对象不好找,参军不合格。一代呆,二代傻,三代四代无根芽。 海带、紫菜等在海边是极贱之物,弄成干菜保质期也长,又轻省好运输,李自成就让王重新搞来一些。多少能预防下大脖子病。 吃完不正点的晌午饭,大顺军摘下旗号,急匆匆启程了。后面就要隐蔽行军了。 过了淇门再往东走就是河北大名府地界,卢象升地盘。 不过卢大人现在正忙着驱逐各路捣乱的农民军,等得知大顺军到来的消息,恐怕那时李自成已经兵临城下主动找上门了。 再行三十里是滑县道口镇,商业重镇。李自成没敢大摇大摆进去吃道口烧鸡,低调的绕过滑县,又跑了十里地才在一个小村子扎营。 一日狂奔一百八十里,人困马乏。 如果附近有堪战的明军,李自成如此行军就是找死。 行军不是游山玩水,光赶路也不是全部,重要的是走到战场还要去砍人,对体力消耗是极大的。 后世那支铁脚板队伍“强行军”标准为日行100里。当然,如果有必要,他们可以负重两昼夜强行军300里。 论耐力,人比马强。论精气神,人比马更强。 后世对作战时体能的要求相对并“不高”,能趴着打枪就够了。现在不行。 《孙子兵法·军争篇》——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意思是说,白天黑夜不休息地赶路,急行军百里去争利,只有十分之一的士兵能跟得上脚步,而且上中下三军主将可能会被敌方俘获…… 可见古代行军百里没问题,但行到地方就打仗是绝对不可以的。 李自成现在跟孙子那会儿差不多,强行军后他面对的局面可能是要挥舞着大刀片砍人,所以到达战场时必须要留有足够的作战体能。 所以,他带轻骑兵狂奔一百八十里几乎就是极限了。而且还不能天天如此。 所以,中国古代正常行军速度大多是一天走三四十里。带着后勤辎重肯定走的慢,而且吃饭、寻水、扎营等都要花费大量时间。 …… 天慢慢黑了下来,一支骑兵队伍打破了温庄的平静生活,顿时鸡飞狗跳。 村里唯一的乞丐泪眼婆娑,“老天爷,你们终于来了。再耽误两天老子就要饿死在这里了。” 王小溪是大顺军先头派出的侦察兵,已经在温庄潜伏讨饭三天了。 温庄早前是宁山卫下辖的一个卫所屯田处,后来被潞王霸占,成了王庄。原来的军户现在全成了潞王的佃户。 大顺军一到,庄头赵老爷全家男女老少几十口人都被集合在大院里,瑟瑟发抖。 王小溪向大统领介绍:“这老财主有个亲戚在潞王府当太监,平日盘剥佃户、欺压良善,血债也有两三起。” 李自成一摆手,“拖出去,首恶必除!” 处决一个赵老爷就行了,没时间细究太多。 王小溪又说这里的郭工头为人还好,给落魄乞丐送了三天剩饭。他虽然知道大顺军纪律严明,不会牵连无辜,但是帮着郭善人说几句好话也不费事。 李自成问完名字,心里有谱了。 郭善人有个远房亲戚是获嘉县的郭百户,那位百户如今正在历山新兵营练齐步走。 这也是李自成带着骑兵队来这里扎营的缘由。郭工头同样是大顺的密探。 …… 一处破烂的民房内,哈台吉撂下碗筷。 “给老子打洗脚水去,要烫烫的。” “已经烧上了,老爷稍等。”袁老汉急忙出去端热水。 哈台吉又看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娃娃,“来,给老子捶背捏腿。” 袁时中赶紧上前伺候兵老爷。 小孩子胆大,抽空问了句,“老爷,你们是官军吗?” “扯你娘的蛋!官军到你家吃饭还自备干粮?草!” 刚才那顿饭,袁时中全家跟着沾光,吃了白面饼子,喝了稠稠的米汤,还吃了几块咸肉。 他妹妹运气更好,兵老爷赏了两个糖块,还有个啥肉松饼。 袁老汉这时正端着盆热水进来,闻言笑着巴结,“老爷真正是天兵天将,菩萨保佑老爷百战百胜。” 他身后的婆娘一扯闺女,“去给老爷洗脚。” 小姑娘躲在后面颤颤巍巍不敢动,婆娘一巴掌抽过去,“不识好歹呀,快去伺候老爷!” 哈台吉装模作样一瞪眼,“不要打孩子么。” 袁时中急忙接过盆子,伺候兵老爷洗脚。 哈台吉舒服的哼唧一声,感慨道:“就这破草房,住一晚给一两银子,糙他马的,老子从没见过这么豪横的队伍!” 袁老汉没听明白,这队伍不就是你家的吗?你咋还奇怪呢。 袁时中问:“老爷,你们是谁家的兵啊?” 哈台吉咧嘴一笑,“听好了,咱是大顺军,是老百姓的兵。这队伍真他吗的好!军里连擦皮股纸都配发,老子真是白活了四五十年,长见识了!” 原来擦皮股要用纸?袁老汉也长见识了。 他正要恭维老爷,只听门外传来声大喊:“甲长好!” 哈台吉听到亲兵招呼声立马慌了,伸手把袁时中提溜起来,对众人小声道:“你们赶紧坐炕上,快快快。” 一家老小迷糊着刚坐定,门帘一掀开,走进来个魁梧大兵。 哈台吉赤脚站在地上,抱拳拱手,“兄弟忙着呢?” 宪兵张斗光抬手朝哈台吉敬礼,又给一家老小敬个礼。 袁老汉等人战战兢兢不知如何是好。 张斗光掏出小本子、铅笔,和蔼可亲的看着袁老汉,“老乡,不要怕。我是纠察军纪的。” “啥,纠察啊军纪,哦,军纪……” 袁老汉到底是军户出身,听懂了。 他急忙从怀里掏出银子,“官老爷对小的好,我活了四十年头一次看到这么好的队伍,给了粮食,还给了一两银子体恤。” 张斗光点点头,又看向小姑娘,“小妹妹,这位老爷有没有欺负你?” 袁小妹哆哆嗦嗦掏出糖块展示,没敢回话。 哈台吉笑呵呵道:“兄弟,咱虽然刚入大顺军,纪律总是知道的,您老放心。” 张斗光瞪了他一眼,“这边开始隐蔽行军不知道?” 哈台吉愣了愣,抬手抽自己一耳光,“我错了,我踏马的多嘴说啥大顺……啪……呸呸呸。” 哈台吉又自抽了一耳光,“哥,你行行好,不要记。这一户都是老实人,不会泄露消息。” 袁老汉慌忙跟着捧场,“不敢不敢,老爷们是天兵天将,为老百姓……” 张斗光在本子写画几下,抬头又给哈台吉和一家老小敬个礼,黑着脸出去了。 哈台吉气呼呼的坐下,唉声叹气。 袁时中又壮胆问了句,“老爷,你们还收不收人,小的想当兵。” 哈台吉没好气道:“收你妈……呸呸呸,马的,真憋屈。你屁大个孩子能干啥?睡觉睡觉。” …… 首发最新。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李自成的明末游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李自成的明末游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李自成的明末游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