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五帝并存】(为企鹅大佬加更)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朕397【五帝并存】(为企鹅大佬加更)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中元4338年,崇祯十四年,冬。 黄帝纪年本该用“开元”,为避免与唐代年号混淆,赵瀚特地下令改名为“中元”。 根本不用赵瀚去联络,李自成、罗汝才又闹起来了。 他们先是从陕西逃出,迅速拿下甘肃镇。撺掇边镇士兵闹饷,杀死甘肃镇的边将,扩军至三万人,踏雪踩冰重新杀进陕西。 投降满清的陕西边将,为了筹集军粮,到处抢掠士绅。 满清非但对此纵容,驻扎于陕西的八旗兵,甚至亲自加入抢劫团伙。 于是乎,李自成、罗汝才杀来之后,大量士绅征募乡勇跟随。陕西士绅,竟然与李自成合作一起抗清,而且许多士绅散尽家财募兵! 旬月之间,李自成就攻占临洮府、洮州卫、靖虏卫、岷州卫、宁夏中卫、巩昌府和平凉府。 李自成再度占领半个陕西,如今正在猛攻汉中! 这就是满清快速扩张的恶果,对地方毫无控制力。当调集主力前往河南之后,一群降兵降将,根本扛不住李自成的反攻。许多迫于压力降清的士绅,甚至是大明边将,纷纷选择重新归附李自成。 无奈之下,多尔衮只能派遣两万八旗军,立即前往陕西跟李自成作战。 四川,同样是冬季作战。 黄幺、秦良玉联合出兵,涪州(涪陵)、长寿二县,守城将领直接望风而降。 拿下长寿之后,东北边的垫江县,知县竟然派差役前来,请求黄幺分兵接手垫江。 这位垫江知县,竟还是大明的官儿,山高路远,一直没人去打他…… 黄幺派了三百农兵过去,又让随行官吏前往分田。 随着地盘扩大,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官吏。大量预备吏员等着转正,大量正式官吏等着升迁,不知多少读书人盼着打仗。 甚至连恢复科举的呼声,都被这些官吏压下去。 老子辛辛苦苦做事升官,凭啥要急着恢复科举?难道让你们跑去考进士,各种空降当官,分分钟蹲在老子头上拉屎? 不仅商人、农民拥护赵瀚,贫寒士子阶层,也是赵瀚的铁杆支持者。 他们早就科举无望,甚至没钱继续应考。在赵瀚治下,却能轻松做吏员,能力强的一两年就能当官,能力差的也能慢慢往上熬。 这些人,才是明代士子的主体,许多甚至被考得厌恶八股取士! 比如刚上任的长寿知县冯厚敦,虽然出身于小康家庭,但也极度厌恶八股取士。消磨半生,还得花钱买官,也只做了个江阴训导,也就是江阴县官方学校的助教。 赵瀚占领江南的当年,冯厚敦就报名当预备吏员,如今已然升迁为七品知县。 放在大明,他助教做到死都别想当官。 不过,历史上他虽然没有当官,却被誉为“抗清三公”。 本来已经归顺满清的江阴县,由于多尔衮下达“剃发令”,一群秀才歃血为盟,表示宁可断头、不可断发。 秀才们杀死知县,推举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为首领,全城官民团结起来抗清。 十二万江阴义兵,面对数万清军,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中途还敢出城作战,最终被火炮轰塌城墙。 城破之日,无一投降,奋力巷战,全城仅活老幼53人。 阎应元被俘后不肯下跪,被刺穿胫骨,英勇就义。 陈明遇在城破之后力战而亡。 冯厚敦面朝南明小朝廷的方向上吊自尽。 史称,江阴八十一日。 虽然不像野史说的那样,杀死了三王十八将。但确实有三个满清王爷前来督战,分别是博洛、尼堪和孔有德。 正所谓: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抗清三公”里的陈明遇、冯厚敦,如今都在赵瀚麾下做文官。 还剩一个阎应元,江阴八十一日的总指挥,目前不晓得蛰伏在哪里。 冯厚敦在长寿县上任之后,立即带领随行官吏,先把城内的统治搞定。然后跟农会一起,以县城为中心,开始重新编造户籍并分田。 另外,这里是大同军的物资中转站,他还得配合军方的工作。 一个军官从船上下来,快步跑到县衙:“冯知县,黄将军有令,请立即组织木匠,打造攻城器械,运到重庆府在组装!” “我立即就办,请黄将军稍待几日。”冯厚敦说道。 赵瀚没有拨发太多粮草,黄幺无法征调足够民夫,一切全靠长江水运。就连打造攻城器械,也在长寿县进行,做好了零件运去重庆府城外组装。 “轰轰轰轰!” 重庆江面,正在爆发一场水战。 由于三峡险滩太多,赵瀚的大型战船,都没有开到四川来,来的全是中小型战舰。 王祥拥有水师战船三百多艘,全是商船改装,正在跟大同水师打得热闹。 风向不对,大同水师没有使用“化学武器”。 但是,大同水师有火炮! 虽然全是小型佛朗机炮,却足以压制只有弩箭的重庆水师。 双方交战三个小时,八十多艘大同水师战舰,击沉重庆战船二十多艘,还有十多艘被打得千疮百孔。 “王爷,打不得了,陆将军请求撤军!” 王祥大怒:“如何打不得?我军还有战舰三百艘,敌军战船不足一百艘。全部冲上去,贴近了接舷!” 王祥,家奴出身,是王应熊的仆人。 此时本该罢官在家的王应熊,由于赵瀚占领江南,崇祯大量启用西南和北方人士,王应熊被召去担任内阁大臣。先是被李自成打得半死,继而趁机出逃,如今被堵在山东无法归乡。 王应熊的仆人王祥,早在崇祯六年便做了参将,后来被调去镇守巴中。 由于盗贼蜂起,重庆府士绅大办团练,王祥趁机带兵过来,在王家的支持下迅速壮大。如今不但占领半个重庆府,而且把顺庆府(南充、广安等地)也拿下。 这货现在的身份,是大明定兴王。 并非自立为王,而是大明隆武皇帝册封的! 是的,四川冒出个大明隆武皇帝。一群川中军阀,突然不想打了,在大明遗臣和士绅的串联下,拥立蜀王朱至澍为隆武皇帝。 重庆的王祥,被封为定兴王;遵义的吴尚贤,被封为永兴王……一口气封了六个王爷、十一个侯爷。 打出大同旗帜的杨展,被一群王爷围在中间,此时已经彻底懵逼了。 若非黄幺、秦良玉及时出兵,杨展必定改旗易帜,先投靠大明隆武皇帝再说。 蜀王朱至澍,或者说大明隆武皇帝,虽然只是个傀儡,却名义上占据大半个四川。 王祥喊道:“再派使者,去成都向皇帝求援!他娘的,都是给大明打江山,凭啥老子一个人顶着?” 已经派出去三波求援使者,王祥心急如焚,又派去第四波。 重庆水师主将陆国舆更郁闷,他麾下三百多条战船,全他娘的是样子货。就连水兵,也多为船工,还有不少是朝天门码头的苦力。 跟正规水军打仗,还打个屁啊? 好不容易冲过去,贴近了几条敌船接舷,结果大同水兵一阵排枪,就吓得重庆水兵落荒而逃。 陆国舆是个儒商,秀才功名,家里跑长江运输的。他不想打仗,只想做生意! 可全家都在重庆城内,他不敢投降。 眼见自己的战船,一艘艘被击沉,又一艘艘被俘虏,陆国舆很想对着王祥大喊妈卖批。 交战到第四个小时,六十多艘重庆战船,被大同水师给当场俘虏。 陆国舆仗着船多,指挥水军去接舷。接着接着,就把自己给接崩了,大同水兵只要开枪,重庆水兵就瞬间溃散。大同水兵跳帮过来,重庆水兵集体趴在甲板上投降。 都是些船工和苦力,当兵不过一两年,而且饥一顿饱一顿,为啥要给当官的卖命? 由于害怕遭到炮击,许多重庆战船,主动贴上去被俘虏。看起来英勇无畏,其实一碰就降,到后来都懒得做样子了,大量战船指挥官选择投降。 陆国舆见势不妙,带领残余战舰主动撤退,在朝天门码头登岸退回城中,吓得连战船都不敢要了。 “你竟敢带兵临阵脱逃!”王祥大怒。 陆国舆吼道:“不跑等着全军覆没吗?对面皆为水师精锐,有火铳和火炮。我麾下只有一群船工和苦力,别说火铳火炮,就连弓箭都不多。王爷让我如何作战?” 王祥手按刀柄,犹豫片刻,最终说道:“你带兵一起守城!” 陆家是重庆大族,不但土地众多,而且生意也做得大,王祥还真不敢乱杀。 大同水师统领古剑山,这回亲自来四川作战,因为他是四川本地人。 水战大获全胜之后,古剑山笑道:“王先生请吧。” 王应熙是王应雄的胞弟,大同军攻克南京时,王应熙正在南京大牢里度假,如今已是翰林院文学馆的学士。 这货从朝天门码头拾级而上,站在城下大喊:“我是王应熙,快快开城投降!” 王祥顿时脸色剧变,千说万说,他只是王家的家奴。即便割据一方,也是借助王家势力,许多王家人还在他手下做官为将呢。 特别是金紫门那边,负责带兵守城的,正是王应熙的亲儿子。 王祥立即带兵奔往金紫门,半路悄悄传令。 来到金紫门之后,不由分说,便将王应熙的儿子砍死,城中也有军队杀向王家。 这货迅速召集士绅,恐吓道:“一旦城破,大同军就要没收你们乡下的田产,还要抄家杀人,把诸位在城中的产业也抢去。想要保住身家,就随我奋力守城,陛下(蜀王)定然派兵前来救援!” 王祥不可能投降,他跟杨展是死敌,也跟秦良玉多次发生矛盾。 而今,秦良玉和杨展都已经投靠赵瀚,他怕自己投降之后,会被杨展给设计弄死。 杨展确实勇猛,但有性格缺陷。他对喜欢的人极好,对不喜欢的人非常小心眼,甚至到了睚眦必报的程度。 樊一蘅此刻站在城楼上,他是王祥的军师,罢官之前担任宁夏巡抚。 在樊一蘅看来,成都的隆武皇帝就是个笑话,不如早早投了南京皇帝,还负隅顽抗个啥? 半夜,樊一蘅串联士绅放火献城,他早受不了王祥这个得势猖狂的家奴! 就在黄幺攻占重庆府时,云南天波府沐家,拥立岷王朱企丰(金字旁,铎的异体字)为帝。 这位岷王,是从湖南逃过去的。 云南山高路远,直到冬天,才知道崇祯上吊的消息。一群遗臣,撺掇着黔国公沐天波,迅速的在云南拥立岷王为“振武皇帝”。 此时此刻,中国五帝并存。 南京的大同皇帝赵瀚,北京的大清皇帝福临,陕西的大顺皇帝李自成,四川的大明隆武皇帝朱至澍,云南的大明振武皇帝朱企丰(金字旁)。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