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东北大开发(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豪贾第四百零四章:东北大开发(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除去农业和畜牧业外。 东北矿产资源开发,也是刘建拿下东北的一大决定因素。 东北大地各种资源含量极为丰富且储量极大。 金银铜铁,锰钼铅锌,铬钛钒钨等等金属资源。 另外还有煤炭,石油以及刘建还没有任何应用的天然气。 还包括石墨,石棉等等非金属矿区。 真可谓种类繁多,含量惊人。 不过这是就后世而言,如今东北大地如今刘建所探明,开发的矿区除去吉林南部和黑河西部外,其他地方就并没有涉足了。 所开矿种,也就仅限于铁,煤,铜,金,银等少数几种。 而这之中除去黑河西部拓方城周围是新开矿区外。 吉林南部实际上早已被人开发,利用。 刘建只是稍微改造,重新挖掘了矿洞,安装了一些更新的设备而已。 比如升降梯,手摇式矿车,蒸汽排水,抽水机等等。 每日矿工用升降机进入矿洞内,在乘坐简易矿车前往各洞挖矿,装入矿车,用升降梯取出,最后在由专人进行甄选,清洗等工序后,装车运走。 虽然如今东北大地正在对各种资源,矿产进行探查,勘探。 但就目前来说,与粮食类似,各种资源还是严重依赖从南方走海路北运。 特别是各种新建工厂,所需资源更是海量。 而仅靠木制船只一船一船北运,很明显不是最佳选择。 故而刘建计划首先用时两到三年,对东北大地的各种矿产资源进行一次地毯式搜索,再逐一标注,甄选,开采。 东北矿产探查完毕后,再组织探险队对瀚海,列拿河以西的岭北大地也进行一次为期五年的探险,勘探,测绘,访查。 前后共计八到十年。 如此不仅可以使得如今对于岭北大部分地方一无所知的刘建,对岭北有一个直观和具体的了解。 也能让刘建对于北方的资源,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和安排。 最后在一一开发,开矿,开采,再修建道路联通各地,为东北大发展,大开发提供强劲支持。 当然未来刘建在岭北一代的控制范围绝不仅仅只局限于瀚海,列拿河以西,跨过瀚海,向东开拓那是早晚的事。 不过要想西扩,两大强敌是刘建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是占据西域,河中一代,也就是如今中亚,新疆一代的避车台察合台汗国,另一个就是控制岭北西部,东欧平原的金帐汗国。 不过如今这两国因距离刘建都有一定的距离,故而与刘建毫无瓜葛。 等刘建占据蒙古大漠,彻底控制岭北后,再一路西进不迟。 相比于矿产资源开发,土地勘探,探索。 新迁移民扫盲也是一大重要事物。 与南迁移民一样,北迁东北的百姓也都没人发放一套书册和教材,并由各军专业人员和各地抽调教师负责百姓扫盲。 不过因为刘建已经进行了数年的持续教育,故而如今相比于开始之时,教师并不缺乏。 除去扫盲,建立学院,学堂,吸收孩童免费入学学习。 也是东北各地学部的任务。 而能够免费入学,众百姓自然非常支持。 毕竟读书,还是免费读书,谁不愿意啊。 虽然女子读书,扫盲还有人不能接受,但是被各地官吏,扫盲教师持续思想教育,又是男女分开教学,男教男,女教女。 最后众人还是慢慢接受了。 而随着扫盲的深入,受过教育的百姓也开始自发的去为其他百姓扫盲,教育,如此一传十,十传百,新移民教育工作,进展相当顺利。 至年末,新迁百姓识字率,以超过百分之三十。 各地学堂也都是此起彼伏的朗朗读书声,从六岁到十八岁。 各年龄段的学子都在学堂内,认真研读着。 超过十八岁的,各地也会根据个人习惯,个人学习进度和个人能力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 对于那些积极学习或者有天赋的,也会吸纳入各学院,学堂读书而不分年龄。 至年末,六岁以上,二十二岁以下的入学率也已超过百分之五十,其中六岁到十二岁的最多,几乎接近百分之九十。 十二到二十二岁的虽少,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人数也越来越少,但是这并不影响这些人之中拔尖者,接受教育,学习知识,最后成为各地所需要的人才。 十月中旬,千万亩良田被开垦出来,东北大地也迎来了一次大丰收。 各地所产粮食超过了千万石。 不过因为很多土地都是新开发,开荒,故而这次丰收,大部分还有原有的土地和原属于辽东的土地,新开荒的土地产量只占百分之四十不到。 但随着各地开荒,开发的深入。 相信明年,东北大地必然迎来空前的大丰收。 沃土桑田,将不再是梦想。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开发,开荒,开垦。 一个东北,养活数千万人,也只是早晚的事。 能养活大量人口,也就意味着未来刘建有更多的人力可以提供助力。 这也讲反补东北各地全面建设。 如今各地安民城建,道路修建,车站码头,各种桥梁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民工和工程技术人员。 特别是如今蒸汽机车已经问世。 明年之后,东北金州,沧海,河口,包括武穆城,黑龙城等地。 刘建计划修建专门的机车厂和动力厂。 用以就近打造蒸汽机车和蒸汽动力。 这就和安平县,交州城的机车厂,动力厂一样。 如此蒸汽机车头便可就近建造,而无需通过海运运入。 这些工厂工人大多也是由鸡笼工业区提供和调任。 技术上不成问题。 未来只需要将铁路网修建到各地便可。 …… …… …… 大明正统七年。 与刘建在各地加紧建设一样。 大明也在发奋当中。 特别以于谦,王直,陈循,高谷,曹鼐,马愉为代表的一批新进官员。 不过如今大明依然是内阁首辅杨寓,次辅杨溥以及司礼监太监王振掌握大权。 如此使得如今大明朝堂变成出了三股势力,相互明争暗斗。 相互较劲。 朝堂表面看上去一团和气,实际上确暗流涌动。 不过对大明来说,这一年并不是全无好处。 首先是南方捷报传来。 蒋贵,王骥斩首思任发,麓川平定。 朱祁镇听后大喜,加封蒋贵为侯爵,又封王骥为靖远伯。 其他文物也各有封赏。 不过虽然麓川平定。 但是思任发麾下旧部和土地皆被缅甸各土司吞并。 而这些土司并不认同大明,虽表面听从黔国公府号令,实际上确与刘建暗中建立联系。 大明在南方的危机并没有解除。 不过对大明来说,神机营的新式武器已经编练完成。 朱祁镇还效法刘建,给神机营全部配备了绿色军服。 这些军服均由大明内部缝制,而不是从刘建处购买。 这让神机营看上去焕然一新。 也让朱祁镇一阵欢喜。 只不过朱祁镇不知道,大明和刘建的差距已越拉越大。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豪贾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豪贾》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豪贾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豪贾》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