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碧瑶宫】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梦回大明春720【碧瑶宫】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王渊坐船来到吕宋之后,没有前往国都琰州(马尼拉),而是在玳瑁城北的达古镇(达古潘)下船。 一个中年官员,负责在码头接待他们:“臣徐惟学,拜见太上王,拜见太上夫人!” 宋灵儿介绍说:“这是吕宋国的礼部尚书,策儿把大明那一套搬来了,不过在细微处有所改动。” 王渊拱手笑道:“有劳徐尚书亲自迎接。” “太上王请换船!”徐惟学恭敬道。 王渊对明代历史真不了解,否则他肯定知道,眼前这徐惟学本该是大海盗! 吕宋国的兵部尚书叫王锃,在历史上,此人以母姓化名汪直,号“五峰船主”,日本人第一次购买火枪,就是这家伙担任翻译。而这个时空,大海盗“汪直”不复存在,他跟徐惟学结伴一起出海,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广源会当水手。 大包小包的物品,直接由海船运至琰州。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王渊这一大家子人,以及欧洲贵族子弟,换乘内河船只逆流而上。 徐惟学指着海边小镇说:“以前这里是个土著部落,如今镇上居民则以汉人为主,约有汉人移民及其后代2000多人。” 王渊笑道:“两千多人在海外都可建城了。” 徐惟学解释说:“并非都住在镇里,许多散居于镇外,以耕种和伐木为生。至于原有土著,一些立功归化,一些被派去伐木修路,最顽劣的被押去深山采矿。” 这条河流非常宽阔,时而还有分叉支流。 沿河两岸,以前树林遍布,如今被砍伐了许多。木材可以卖了赚钱,砍出的空地则用于耕种,乘船半个小时之后,王渊甚至看到河边有个汉人村落。 半天之后,河流突然变得狭窄,两岸开始出现山坡。 越往上游航行,山坡就愈发陡峭,已经渐渐成了山峰。 当晚,在一处较宽阔的河谷休息,河滩地带居然又有一个汉人村落。 徐惟学介绍道:“这里以前是个猎头部落,土著性情极为凶残,世代皆以砍别人脑袋为乐。他们不光砍敌人的脑袋,甚至砍同族亲友的脑袋,已经结婚却没砍过脑袋的青年还会被歧视嘲笑。” 黄峨惊道:“世间怎有这等族裔?” “好教太上夫人知道,”徐惟学说道,“在这吕宋岛的深山当中,猎头族遍地都是,最初两批移民吃了大亏,前前后后被猎头数百人。国主勃然大怒,调集三千火铳兵,足足征讨清剿了五年有余,把这方圆数百里的猎头族全部剿灭。” 猎头族也是人,不可能一股脑儿杀了,用来伐木、修路和挖矿还是很好使的。 西班牙贵族阿方索突然来一句:“割人头为乐?实在太野蛮了,听说殷洲也有这样的部落。” 徐惟学笑道:“吕宋岛的深山当中,其实也有文明族裔。他们以耕种为业,甚至把整片山林开垦为梯田。这些土著,国主勒令予以优待,给他们等同汉民的礼遇,还派遣老师常住于村中,教导那里的孩童读书识字。最大那个耕种部落的酋长女儿,还被国主册封为贵妃,此事被岛上土著传为美谈。” 鬼扯的美谈,文人的一张嘴而已。 当晚,众人在河谷村落休息,第二天继续坐船逆流而上。 又是半日之后,山势太过陡峭,水流太过湍急,继续坐船需要大量纤夫。因此下船改走山路,随行物品由驴马驮运,就连黄峨都得自己步行。 王渊看着脚下的石子路,又看看两旁被砍出的树桩,心里已经非常清楚明白。 为了修这条山路,恐怕死了许多土著,殖民总是伴随着血腥。 徐惟学一直注意着王渊,立即解释道:“太上王,此路名为‘金路’。” “为了采金而建?”王渊问道。 徐惟学说:“是的,前方大山之中,已经发现三座金矿、一座银矿。” 王渊愣了愣,随即笑道:“吕宋果然多金。” 欧洲贵族子弟们,听得眼睛都发红了。 金矿? 还整整三座? 还附带一座银矿? 徐惟学又说:“此地还发现了铜矿,但人手实在不够,只能暂时搁置不开采。” 王渊直接无语。 大明若是哪里发现铜矿,官府和士绅肯定一窝蜂往上冲,吕宋竟然因为人手不够而把铜矿闲置。 山路又走小半日,终于抵达山巅,所有人都被眼前的美景震惊。 只见四面群山之间,有一处平坦的小盆地。 在夕阳的映照下,山间盆地笼罩在金黄当中,而且还飘浮着淡淡薄雾,连那些薄雾都被夕阳照成金色。这里仿佛是一个世外仙境! 徐惟学指着山下盆地说:“此地名叫‘碧瑶’,冬暖夏凉,乃避暑避寒的圣地。国主在此建城十载,筑起一座碧瑶城,又专为母亲建了一座碧瑶宫。” 宋灵儿高兴道:“算那小子有点良心。” 黄峨颇为羡慕,说话难免酸溜溜的:“姐姐好福气,我那几个小子就没这般孝心。” 王渊站在山巅扫视四周情况,翘起嘴角笑了笑,没有拆穿儿子的真实意图。 下面盆地那座碧瑶城,绝对属于军事城池,专门用来囤积军队,以保护附近的三座金矿、一座银矿。此地的汉人移民,以及给宋灵儿建碧瑶宫,全都属于顺手附带的东西。 当然,传到几百年之后,人们肯定更喜欢听八卦:著名的碧瑶城、碧瑶宫,就是国王为自己的生母所建! 徐惟学带着众人下山,一路发现许多菜地,还有许多瓜果园。他介绍道:“吕宋常年炎热,一些瓜果和蔬菜不易种植。但在这碧瑶,却什么东西都能种,此地蔬菜甚至还贩运至沿海城市。” 王渊问道:“碧瑶有多少汉民?” 徐惟学说:“这里是重点移民地,前后移民八千多。其中有七成以上,妻子都是本地土著。另外,碧瑶城驻军三千,皆为线膛火铳兵,他们的家属也有四五千人。” 什么冬暖夏凉,什么美如仙境,什么避暑胜地,这些都不是碧瑶城的发展根本。 真正的发展动机,是周围大山里的金银矿! 矿山里面,绝对黑暗血腥,估计每天都有土著死在矿洞里。 土著死了就再去抓,男的挖矿修路,女的分配给移民。一个部落被抓完,正好给移民腾地方,可谓一举多得,若把王策开膛破肚,心肠肯定都是黢黑的。 当然,对汉人移民来说,国主王策绝对属于大善人。 越是接近碧瑶城,散居城外的汉民就越多。 太阳渐渐落山,四野炊烟升起。农民们扛着锄头,彼此说笑着回家,笑容里写满了悠闲与富足。他们现在都不用交税,因为耕种还不到十年,家里的粮仓都堆满了,平时还种许多蔬菜,只等着商人来收购粮食和蔬菜。 虽然老婆是分配来的土著女子,严格来讲跟汉人有血海深仇。但几年时间过去,一个个都生下孩子,而且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大部分土著女子都“忘了”曾经的血腥。 不“忘”还能怎样? 王渊路过一个村落,看着一群孩童在追逐打闹,而且每人身上都挎着帆布书包。他问道:“这里有学校?” 徐惟学也是大明读书人,而且现在是吕宋礼部侍郎,全国教育事务都归他管。他非常得意的笑道:“在吕宋国内,但凡有移民的地方,肯定有一所学校。大明的童生或秀才,只要读过四书五经的,出海便有一百两银子可拿,到了地方还能分到几百亩地。” 来到碧瑶城外,太阳已经落山。 这是一座石质城墙,面积并不是很大,但军事防御性能却极强,周边矿山采集的金银,都要先运到碧瑶城中储存。 城里主要住着士兵及家属,其余则为工匠和商贩,铁铺、酒馆之类的一应俱全。 对了,附近山里还有铁矿,而且品质非常高,铁匠都是自己雇人去挖矿。 没办法,铜矿都懒得开采,官府就更看不上铁矿了。 徐惟学打着灯笼,带领众人进城,指着远处一座阿拉伯风格建筑说:“前面便是碧瑶宫。” 吕宋群岛有很多绿教国家,王策把那些岛屿打下来,绿教工匠就抢了一大堆。眼前这座碧瑶宫,便是由绿教建筑师设计的,石料皆来自于周围的大山。 虽然黑灯瞎火看不清楚,但宋灵儿还是异常高兴,笑着说:“我喜欢这里,碧瑶宫的名字也很好听。”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梦回大明春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梦回大明春》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梦回大明春》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