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初到渭水 一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唐皇子第四十一章 初到渭水 一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李恪回到了宫中,自己马上来到李世民的太极殿之中,李世民听见了李恪来了,思索了一下,吩咐一声,吩咐人叫李恪进来。看见了李恪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笑道:“今日是让你在宫中休沐一天,明日就要去处理事务了,你来到朕这里做什么呢?” 李恪看着李世民,在李世民的话语之中捕捉到了,对于自己的疼爱之意,躬身道:“明日,孩儿就要去做事了,今日就是来聆听父亲的教诲的,孩儿初涉政务,怕是有许多不熟练之处,还要请父亲能为孩儿指教几句。” 李世民点点头,十分满意李恪的答案,看着李恪这段时间晒得是黝黑的面孔,多了几分英气,站起身道:“我像你这样大的时候,就随着父亲,去边境巡边,打探突厥人的虚实,天高云阔,倒也也有几分洒脱,比起现在来是已经轻松惬意多了。” 李恪点点头,少年时候,策马驰骋,富家子弟,那种日子本来就是令人向往的。 “那时候,朕和士卒一起巡边,一起吃住,射羊猎狼,吃肉喝酒,身上都是那些士卒的臭味,又哪里谁可以把太原留守的儿子从这些人中认出来。”李世民一边说着,一边露出了自得的样子,眉宇之间也是得意的样子。 “等到天下大乱之时,我去联络河东豪杰,很多就是我在巡边的时候,与他们结识的,这样许多人与我去介绍河东豪杰时候,就方便多了。”李恪点点头,李世民是在士卒之中成长起来的,他的坚毅性情和宽广胸怀被大家所认可的时候,自然是就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 “你有着皇族的身份,自然是要不可做犯科之事,御史台的群臣都在看着你们的一举一动,此外,你生于深宫之中,不懂民间的疾苦,要深入民间之中,体察民情,孙权十三岁,在你这样的年龄之时,就已经是合肥的县令了,治理合肥得到了孙策的赞赏,恪儿,朕希望你如同孙权一般,是我李家的千里驹!” 李恪看着李世民对于自己充满期望的目光,躬身道:“父亲是对于恪儿是寄托了厚望,恪儿一定是谨记父亲的教导,不让您失望。” “孩儿还有两件事情,请求父亲恩准。”李恪站立起来,看着李世民淡淡的道。 “有什么事情,你先说说看,朕也看一看你要求朕做什么事情。”李世民对于李恪要求自己的事情也有几份好奇, “长安县令狄知逊颇有才华,请父亲能够让政事堂商议,让他来协助孩儿,有了长安县衙的支持,孩儿也可以多了一些人马帮助。” 李世民点点头,看着李恪有几份赞赏的目光,道:“狄知逊做事思虑成熟,进退有度,你向朕来要他,是你的眼光,明日朕就下旨,让县丞暂且代理长安县衙的事物,让他去协助你。” “还有,今日孩儿去拜访了中书舍人岑文本。”李恪直言道,这件事情是瞒不过李世民的莫不如直接道,李世民没有说话,听着李世民接着说道:“只是岑文本果然是为官清廉,家中是没有余财,而且他的侄子也在他家中,负担很重,孩儿不敢多言,岑长倩颇有文采,若是国子监能够录用,未来一定是我大唐的一个干练之才,” 李世民没有说话,自己的儿子去拜访大臣,而且是亲自为大臣来求情吗,到底是想是在大臣之中树立恩德,还是真的是心有不忍,自己还需要好好的考验一下,冷冷的道:“此事可以要岑文本将他的侄子交予国子监考察,若是果然如你所言,可以进入国子监之中直接进行学习。” 李恪对于这个答案也是很满意,只要是做到了这一步,就能意味着只要是岑长倩有才学是不难进入国子监的,以岑文本的才学,他的侄子进入国子监,自己认为是不难的。 自己也点点头,不在说什么了,若是说的多了,怕是要引起了李世民对于岑文本的怀疑之意,反而就不是自己的本意了。 自己正要告辞,李世民看着李恪匆忙要离开的样子,道:“太子有东宫的兵马护卫,你最近在李绩的左武卫大军之中习武,我会让左武卫大军抽出一部分人来保护你的安全的。” 李恪心中大喜,若是在左武卫军中进行抽选的话,李绩也许是可以把孙贰朗调到了自己的近前。这是自己心中所想的事请。 自己向着李世民告辞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宫中,杨妃娘娘已经在那里等候自己多时了,看见了自己,道:“恪儿,明日你就要去安置流民了吗?” 看着杨妃目光之中的担忧之意,李恪知道杨妃心中的不安,道:“娘,你放心好了,是父亲和门下省下的圣旨,让协助岑文本大人来处理此事。” 杨妃还是摇摇头,道:“你年纪还小,像安置流民个修补大运河之事,都是容易引起民变之事,即使前朝的国力,也被这流民和大运河拖垮,你还是辞了这个差事吧。” 杨妃自己不敢提起隋朝的名字,怕是引起了许多人的忌讳,李恪自然是知道杨妃心中的担心,道:“娘,您放心好了,当今天下,已经是有江南和淮南的粮食作为是粮仓,流民是没有什么事情的,至于是大运河,只是修补,并不是挖掘,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而且岑大人是治世之臣,自然是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杨妃不在说话了,自己早就已经看出来了,自己的这个儿子现在是根本就是不能听从自己的吩咐,叹息了一声,道:“你要记住,珍惜民力,勿要让他们有怨言就可以了。” 李恪点头称是,大隋朝的挖掘大运河之事吗,本来是要南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在一起的宏伟工程,只是杨广操之过急,用了民力过度,不能体恤民情,官员对于百姓过于压迫,但是这条大运河是便宜了大唐了,成了大唐沟通南北的工具。 杨妃又叮嘱了几句,自己就回到宫中,听说是岑文本来主持此事,自己就已经是放心了许多,高阳公主拉着李恪的手,道:“哥哥,回来买糕。” 李恪看着高阳公主的白皙的小手,笑道:“高阳,等着,等着哥哥回来给你买好吃的。” 清晨的风激荡着渭水平原,李恪在四更时候,就已经是出了宫门,向着渭水而来,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左武卫派来的果然是孙贰朗带着六十六人在自己的身边,一路快马而来,来到了安置流民的地方。 “我们要吃饭,昨天一天了,你们才给了一顿饭,。到底是要我们是如何的活!”李恪刚刚的到了一处安置的地方,就已经是听见了人群之中传来了争吵的声音,还有许多人影闪现,伴随着官吏的争吵的声音。 “怎么的,想造反啊,你们可是想清楚,这是天子脚下什么事情都讲究规矩,昨日粮食还没有运到,让老子是给你造粮去啊。” “胡说,你们天天大鱼大肉,怎么连一点米汤也不给我们吗,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就进城,让皇帝看看这些人是什么对待我们老百姓的!”一名大汉喊了一声。 “我看你们哪个敢动,兄弟们,把这些人给我看住了,谁敢动,就把他给我抓起来。手中的棍子都给我抡圆了,难道还怕这些刁民不成。”一个尖锐的声音喊道。 下面的这些流民听见了那个官吏这样说来,先是沉静了一会,然后,犹如煮沸的潮水一般,几百人一起上前建行那几个官吏围在其中,一声大喊的声音,正是一名差役把手中的大棒真的打向了流民,那名大汉见状大怒,自己挡在了前面,伸手将那个差役棒子拿在手中,那名差役用尽了力气想要把棒子那会,那个汉子纹丝不动,差役的汗水已经从额上流了下来。 “奶奶的,骨头还很硬,我看你的骨头硬,还是老子的棒子硬,大家一起上。”许多的官吏上前将那名汉子围了起来,有更多的流民将手中的木棍也拿起来,与那些胥吏对峙着。 “大胆,都给我住手!”李恪心中是大怒,这些流民已应该是几天没有吃过饱饭了,这些官吏居然是用刀加以威胁,这不是要激起民变吗? 在官吏和流民的视线之中,在朝阳的晨光中,一队骑兵策马向着这边而来,扬起的沙尘将他们的身影淹没,转眼之间,已经是来到了他们的近前,其中一名二十几岁的军官,下来战马,冷冷的注视了一圈,丝毫不掩饰眼中的杀意,让众人都住了口,闪光的铠甲,犀利的军刀,冷峻的面色,让人看上去就有几份畏惧, “谁是管事人,我们的殿……都督有话要问你们,前面答话。”孙贰朗一开口,就把视线投向了那些官吏之人,那些流民都松了一口气。 诸位官吏都呆了一下,原以为这些人是给他们壮胆的,可是满意想到的是,一开口,就是冲着他们而来了。 那名大汉看了孙贰郎一眼,目光之中丝毫没有退缩之意,孙贰郎将手按在横刀之上,道:“怎么,阁下还真的以为自己是什么主事人吗,公开挟持官吏,你能承担的起责任吗? 大汉一撒手,那名官吏手握着棒子就跌倒在地上,站立起来,怒视着大汉道:“你,你敢殴打朝廷命官!” “都上前面来,这件事情一会在处置。”孙贰郎自然是知道这些官吏的嘴脸,冷冷的道,那名官吏不敢在说什么,只是恨恨的看着大汉。 其中的一名官员硬着头皮走了出来,看着孙贰朗道:“这位军爷……” “都往前面去,见都督!” 一听见了是都督,来人觉得自己的头都大而来,自己已经是远远的看见了身着绯色的少年将军被簇围在中央,自己连忙走上了几步,道:“都水监录事卢容参见都督。” “录事?”李恪摇摇头,一个不入流的小官,要自己的一个皇子来处置,皱起眉头道:“起来说话。我来问你为什么这里是如此的喧哗。” “都督,都是这谢流民无事生非,对于朝廷的安置不满,想要去长安城中去闹事!”卢容说着,一边打量着李恪的神色。 “大人。草民有话要说。“一名大汉挣脱了几名胥吏的拦阻,来到了了李恪的近前,见了李恪,也不行礼,昂然而立,有着一番风采。 “你是何人,有何话说,若是有不实之处,本都督可是要治你的罪。”李恪骑在战马之上,在诸位骑兵的簇拥之下话语之中带着层层寒意。 “某是在关中道的庆州人氏,我等在前日渡河而来,只为在京师之中能够讨口饭吃,只是从昨日开始,朝廷就开始没有人为我没事分发粥食,我这样的汉子尚且可等,只是老人和妇孺是千里跋涉而来,又如何能够承受,我与这厮辩解,他说是朝廷无粮,明日才能运到。我等要去找个说法,这厮开始动起手来。” 大汉说完,依旧是一副气愤的样子,也不行礼,依旧是看着李恪和卢容。 李恪没有动怒,看着卢容道:“卢录事,他说的话是真的吗,朝廷的长安县衙的司苍佐,每日将粮米下拨,这么到了你的手中就已经是没有粮食了,你作何解释?” “……这是,这是,还没有来得及运来……”卢容在那里说的是磕磕巴巴,心中想着今日的事情如何是才能是迅速的想到是办法,将粮米在运来。 李恪冷笑了一声,向着孙贰朗,道:“孙校尉,去找一个人,拿着我的名刺,请岑大人和长安县衙的狄大人那里,请他们来共同办理此事。” 一听见是提起了岑大人和狄大人,卢容心中颤了一下,李恪看着他,道:“将他看住了。”最近跳下马来呢,看着那个大汉,大汉看着都督居然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吃惊了一下,但是还是忍住了,孙贰朗厉声道:“你这人,见了都督为何不行礼。” 李恪看了一眼那名大汉,在自己的面前,还是那般的昂然模样,适才看他抓住胥吏的棒子,倒是有几分胆色,淡淡的道:“到底是天子脚下,不要失了规矩,你适才是护人心切,孤不和你计较,若是有瑕疵,就由长安县衙来治你的罪。” 听到了孤这个词,那名大汉惊异了一下,不在言语,看了李恪几眼,退在了一旁。 求推荐,求收藏,成绩惨淡,请大家帮忙。我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唐皇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皇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皇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皇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