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幸福的烦恼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世争锋第907章 幸福的烦恼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能说王鸿荣太耿直了吗? 高凌霨的出现,确实让民国政坛非常纳闷,同时对此人也并不重视。其实,高凌霨的灾难日马上就要到来了,随着前线战事的结束,吴佩孚的大军军饷就成了整个曹锟政府最大的隐患。 三十万大军,战时的军饷就要达到每个月三百万以上。 这笔钱,让高凌霨是绝对拿不出来的。 不过,在余姚,王桥镇上,高凌霨还是挺着肚子,板着脸,装他的民国总理。 “本家哥哥,总理算是什么官?” “你小子,不学无术,现在是民国了,不兴叫把总了,改叫总理了!” 说话的人,并非有心埋汰高凌霨。可问题是,在王家门前,他显然不是主角。不管是王家主人的态度,还是那些他最近才认全的同僚,都对他不冷不热的样子。 老祖宗的智慧之中,面对小人,只能敬,把对方架起来,等成长辈一样恭敬。不仅《菜根谭》、《围炉夜话》这类教导人处事的书籍是这样说的,就是一个熟谙世事的长者,在教导后辈的时候,也会这样说。 可问题是,胡惟德、蒋方震、就是之前默默无闻的温应星,还是浙江官场的名宿杨寿潜等,都是心高气傲的主。要是温应星其人像是王庚那等见天的想着专营,他也不会在西点军校毕业之后,只能在广东陆军小学里教一群毛孩子。 所以,高凌霨能说得上话,或者说他认为和这些人能客套几句的,大部分都是躲着他似的,并不愿意和他有过多的交流。实在躲不过去的,也只是抱拳表示一样而已。 百无聊赖的高凌霨。不知不觉听了不少闲言碎语。 “总理,再不济也比把总强,你看他是坐着小汽车来的?” “做小气车这么了。没看到来了洋人吗?” 高凌霨心说:“得了,高某虽不敢说学究天人。但也是才学不低。乡民愚昧不堪造就!”被王家那二十几个牌楼镇住了,高凌霨也不敢说的太满。只是总觉得自己本事应该不差的,身居高位,也不是尸位素餐之流能够比得上的。从来没有想过,有人会把他和把总,这个不入流的官职相提并论。 乡风质朴,或者说乡民无知,高凌霨有时候也痛恨自己的耳朵为什么不背一点。至少没有听到这些愚昧乡民的谈话,该多好啊! 高凌霨想成为主角,但是显然主人和客人都没有这个打算。 柯立芝并不想成为主角,可连民国的外交总长顾维钧也在捡好听的说,这让柯立芝心中不免有些小得意之外,心情忐忑的看向老约翰。好在老头并没有在意,柯立芝是否会抢走他的风头。 其实老约翰在抵达王桥镇不久,就以他那和善的笑容,还有耄耋高龄却健步如飞的腿脚,获得了一片赞叹。 老人。德高望重的老人,永远是宗族社会最尊敬的人。 比起修桥铺路,老约翰的善事太高端了。以至于唬住了王家的几位太爷。 修建医院,而且还是在别的国家修建,让穷人也能够看得起病。 虽然这个愿望是好的,事实上,老约翰修建的协和医院,在燕京开业之后,穷人是根本看不起病的。虽然医院基本不收取医疗费,但是国际一流的医院,光药费。护理的费用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可即便如此,老约翰在众人的形象中。顿时高大起来。 王家祖训有一条是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其实这样的认知是儒家提倡的修身养性的为人处世的办法。至于老约翰的做法,已经超越了儒家的范畴,如果要让王学谦评论老约翰的创举的话,仅仅是修建医院这一项,就已经是国际主义的博爱了。 有人说,美孚石油在民国一年的销售额,就要数百万美元。 花上百万美元,修建一所医院算的了什么? 可不要忘了,来民国挣钱的洋行不仅仅只有美孚和花旗,还有怡和、太古等老牌洋行。为什么英国人不拿出一点他们从民国挣到的利润,博一个好名声,但老约翰就去做了呢?像是英国人,不仅在民国倾销货物,把民国的财富大量的揣进了自己的口袋,甚至在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时候,还一心想要从政府手中盘剥国家资产。 这也是为什么在民国时期,反应情绪会那么强烈了。 加上在巴黎和会上,英国人还摆了一刀民国,摆明了是拿钱不办事的主,不恨英国人,都不是一个爱国的民国人。 从这一点来说,老约翰的人品确实要比不少为富不仁的家伙高尚的多。 加上八十多岁的高龄,看上去却像是六十多岁的样子。长者,历来是国人观念中最为尊重的一个群体,身体硬朗,加上身家显赫,乐善好施,很快老约翰在王家就如鱼得水起来。 老人年纪大了,往往会精力不济。 可老约翰不是,他是对什么事情都好奇,加上身边有助手,有秘书,跑腿的人也不缺。才两天时间,就隐隐有种主家亲戚的感觉。 婚礼被订在三天之后,陈家人已经住到了余姚城内。 毕竟还没有举行仪式,新娘子是不能来王家的。 可娘家人不来,但是王家的亲戚、朋友、加上宁绍商团的成员,银行团的几位经理,还有江浙政坛的不少领军人物,王家的门生故吏…… 从一周之前,络绎不绝的祝贺人群就从各地赶来,宁波绍兴的算是近的,稍微远一点的是湖州、杭州等地赶来的,当年王鸿荣在缫丝行业中,也是领军人物,杭州湖州的商会中,也有不少之交好友。而如今,盐税从英国人的手里拿回之后,对于江浙商团来说,又多了一个选择,食盐生意。 食盐,在华夏历来是最重要的贸易,也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盐商的地位虽然不高,但是在没有对外贸易的商团之中,盐商无疑是最富有的一个群体。 湖州的巨贾大部分都集中在南浔,有‘四象八牛七十二狗’之称,家产千万,才有资格成为‘象’。仅仅‘四象’之中,就有刘家和张家经营食盐贸易,虽然张静江可以和王学谦不对付,但是张静江的堂兄张石铭在上海经营盐业多年,本就有心结交王学谦,奈何他弟弟实在不争气,整天想着要‘革命’,闹腾的家里不得安宁。 而湖州原本的缫丝行业,随着市场的萎缩,和日本缫丝业的兴起,渐渐的不如原先那么兴旺了。 向来和宁绍商团不太对付的湖州商团也不得不来人道贺,还是看在王学谦掌握了盐税的生杀大权之上。 江苏商团也眼热淮盐的巨大利益,也是不遗余力的派了一支庞大的道贺团队,赶来余姚。 甚至连天津的盐商,银行股东也派人前来道贺,要是主家有空,身体吃得消旅途的劳顿的话,更是亲自到访。 仅仅从宁波码头的船上卸下来的礼物,一辆辆大车装着,在大路上一眼看不到头…… 很快,王家人发现不对劲了,甚至连王家镇的乡民也觉得好像不太对劲了。镇子好像变的拥挤了,到处都是人,而且都是外表光鲜,肠肥脑满的大财主来了不少。 乡风朴实的王桥镇老百姓一开始也纳闷,怎么来那么多的人,听说是王家大少爷道贺的。 不管对方如何表示,都迎进堂屋,奉上一杯香茶。有空房的,更不在乎多几个人来住。王家的大院,五进的院子,上百间屋子早就已经容不下了…… 事实上,王家的大院里后面两个院子都堆满了送来的贺礼。 其中不乏价值贵重的金银器皿,甚至还有送大洋的土鳖。可这不过是冰山一角,让王鸿荣担心的是,余姚城中的那些客人,已经把整个余姚城的所有空房都租了下来,贺礼堆的如同小山一样高。 王家人其实不会因为对方礼物贵重,而另眼相看。 如同本乡本土的相邻,送上一盒花生糕,王鸿荣也会亲自道谢,送上香茶糕点待客。 可是客人之中,家产百万的也不少,他们这群人甚至为了比面子,一个比一个狠。送来的礼物也是让王鸿荣心惊胆战,甚至有人直接送来一箱子银元的愣头青也有,也有送金条的……总之,王鸿荣有种感觉,要是让人知道王家办了一次喜事,竟然收入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同僚会怎么看他?老百姓会怎么看他? 王鸿荣最担心的是他被不明所以的老百姓当成大贪官,败坏了王家数百年的名声。 站在灯火通明的花厅,王鸿荣也是惆怅不已。 西厢房里,两个美国佬在盖茨这个民国通的带领下,学起了麻将。 别看柯立芝在美国的媒体上评价如何好,可是在赌桌上,确实一个让人头痛的新手。‘诈和’都敢喊得震天响,连后院都能听得到。 王鸿荣甚至有些恍惚,王家继续这样下去,传家的祖训有可能断送在他的手上。 王福安带着当天记录的账本,低声提醒王鸿荣:“老爷,恐怕厨子不太够用?” 纠结的捏着下巴上的一撮山羊胡,王鸿荣一不小心,就感觉下巴一凉,顿时清晰的痛觉传递到了大脑之中:“连夜派人去宁波和绍兴,把各家酒楼的大厨都请来,开三里流水席……”(未完待续)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世争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世争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世争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世争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