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师部大会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抗日之中国战神第571章 师部大会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杨团长,那按照你的意思,我们接下去应该怎么办?” 杨云一番分析之后,众人陷入惊叹,看到众人不语,于是,副师长王义率先出口,打破了眼下的沉寂。 因为杨云既然能够猜透小鬼子的心思,分析出眼下的情况,那么他便绝对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 “撤退,如果不想全军覆灭的话。” 沉吟片刻之后,杨云终于缓缓的出口,说出了他的应对之策。 “撤退?我们怎么撤退?要知道,我们可是被日军第三师团以及第十三师团团,团包围在这明光,难道你是想利用寺内佳带子来威胁小鬼子,让他们给咱让出一条退路来不成?” 第153旅旅长李天霞瞪大了双眼,目光死死的注视着杨云,厉声质问。 眼神之中除了诧异和不屑之外,再不复之前的万分佩服。 杨云并没有立即回答李天霞的问题,甚至连脸上的表情都没有丝毫的变化,而是缓缓的转过头,最后将目光停留在坐在最上首的师座王耀武的脸上。 王耀武淡淡的一笑,知道这个时候必须该自己出场了,目光扫视一圈之后,便缓缓的开口说道:“我们不是还有一个方向没有被小鬼子给包围吗?” “哪里?” 李天霞急忙问道。 “师座,你的意思,我们从洪泽湖上面撤退?” 周志道紧接着问道。 而随着他的话音落下,李天霞顿时也明白过来,然后也如同他那般,目光灼灼的盯着师座王耀武。 “不错!” 王耀武点了点头,深邃的目光当中带着无与伦比的自信,以及坚定。 “可是师座,洪泽湖远飞普通的小河小溪相比,其水之深,几乎不可估量,我们有没有船只,要如何渡过这洪泽湖?” 周志道继续问道。 “谁说我们没有船只?” 王耀武却是不答反问。 众人更加疑惑了,因为他们都是跟随大军开一起赶到这明光红叶小镇的,有没有船只,他们很清楚。 即使这红叶小镇有船只,却也不过仅仅只是几艘小渔船,对于他们这么多人来说,无异于是杯水车薪。 所有人,一下子将目光转到辎重团团长胡文龙的身上,期待能从他的身上找到一个答案。 胡文龙脸上先是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而后将目光转向师座王耀武,得到他的首肯之后,这才缓缓的开口说道:“船只,我们有,不过如果想要一次性转移,却是远远不够。” “胡团长,据我所知,在我们赶到这红叶小镇之前,这里便已经成为了一座荒无人烟的小镇; 纵使这里的渔民走后没能带走所有的渔船,可遗留下来的,却也是又破又烂,还十分小,压根就不足以承载我们这么多人撤退吧?” “这是我从驻守盱眙的第57军那里借来的五十艘渔船。” 这一次回答周志道的不是辎重团团长胡文龙,而是师座王耀武。 对于王耀武的话他们却是不会怀疑,五十艘渔船,也确实如同胡文龙刚刚所说的那样,根本无法承载他们第51师一次性转移,应该说是远远不够。 “师座,我们往哪个方向撤退,去盱眙跟第57军还有89军汇合吗?” 李天霞开口问道。 “不,首先去盱眙的话,路程太远,仅仅五十艘渔船,三天之内根本无法承载我们第51师全体成员全部撤走。 另外,我刚刚接到军部的急电,命令我们迅速赶往临淮关,帮助第51军一起镇守,因为临淮关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小鬼子已经对其虎视眈眈,现日军第九师团就在前往临淮关的路上。 而临淮关一旦失守,失去淮河这一道天堑作为阻挡小鬼子前进的壁垒,那么小鬼子华东派遣军便可以由南向北长驱直入杀向徐州,到时候跟小鬼子华中派遣军对咱们徐州形成南北合围之势,徐州必然不保。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借助这一道天堑,将日军堵截在淮河以南。 华夏虽大,但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华夏虽大,但我们却没有一寸多余的土地。 这一次,我们就先放过第三师团以及第十三师团的小鬼子一马,如果他们胆敢追至临淮关,那临淮关便会成为他们的埋骨之地!” 最后一句话,王耀武说的那叫一个霸气凛然,听得众人一阵的热血沸腾,一股冲宵的战意从他们各自的身上散出。 而他们也从来不会怀疑师座王耀武的话,同样他们对自己也是充满了无与伦比的自信。 身为中国黄埔系五大主力军之首的74军第51师,他们就是有这样的自信,而今天白天的所取得的胜利,那就是最好的佐证。 什么?第153旅和第151旅之所以能够取得大胜,这一切都跟杨云的新一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杨云的新一团难道就不是他们第51师的部队吗? 最后,王耀武不再继续说话,而是转头看向杨云,因为这一切全都在杨云的预计之中,就连去盱眙跟第57军借渔船,也是杨云给的意见。 王耀武不想也不会侵占杨云的功绩,同样,对于能够拥有一个能力如此出众的手下,他的内心也是十分高兴。 如果中国的每一名军官都能有杨云这样的能力,何愁不能全歼日寇? 随着师座王耀武的目光定格在杨云的身上,一下子所有人都向其投去注视的目光。 杨云无奈的一笑,其实他并不想这么拉风出头,但事已至此,他知道接下去就算是想低调都已经不可能了。 所以他干脆将无奈的笑容化作爽朗的一笑,说道:“我们有五十艘渔船,加上物资一起,一艘一次平均可以乘坐三十人,一次也就是可以转移一千五百人。 为了防止被日军发现,我们显然不可能在大白天进行转移,那么留给我们的时间便只剩下晚上,甚至是深夜,而且最多只有三天到五天的时间。 从红叶小镇到临淮关的水路超过八十里,一个晚上甚至一个来回都做不到,所以,想要完全走水路,根本就行不通。 因此,我们必须水陆结合。” ……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抗日之中国战神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抗日之中国战神》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抗日之中国战神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抗日之中国战神》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