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挖路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改写唐朝历史第九十八章 挖路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 武攸止恒安王府外。 一个身着白色锦衣的公子站在这里,手拿一把扇子,本就是凉爽的天气,轻摇的扇子像是要把烦心事都扇去一样。 同样一个面容精致的女人站在他的身边,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想把苏致远遥控在手中的陆无双,只是此时她的脸上没有任何其他的表情,只有一脸的花痴像,呆呆的看着眼前的锦衣公子。 “那个小子去当县令了?” “恩,据说他还挺有能力的,我派了小菊去监视他。” “不错,秦知府也是我的人,多一个我的人在官场没有什么不好,如今王爷很赏识我,你替我看好江南一带,可能不日我就要去北方出任参军,短期不会回来了。” 陆无双显得有些兴奋,但也有些失落:“你升官了,那太好了,北方边境战事不断,要不,要不我去保护你吧?” “胡闹!” 陆无双兴奋的表情一滞。 “我在这边做了这么多努力,若是你也去了,我便没有再信得过的人,你想让我的努力都白费了吗?何况我去边疆不过事镀金,参军这样的七品差事我是不会放在眼里的,等我坐上朝中一品大员的时候,那才算是功德圆满。” 朝廷一品大员除了宰相也就没谁了,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旁人是想也不敢想的,即便是六部尚书也才是正三品,这个锦衣公子的野心太大了。 “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 “我正在建功立业之时,岂可顾及儿女私情,无双,我了解你对我的感情和付出,你相信我,我一定不会辜负你。” 可能是得到了一丝安慰,陆无双点头把这个责任给担了下来,皇亲国戚不让插手朝廷政事,以往的宫廷政变流血之事已经够多,所以恒安王武攸止能给他安排一个参军的职位已经很不容易。 王爷门下食客数百人,能被看中的没有几个,可是他就是那一个被宠信的。 陆无双相信他,也相信自己能等到他们在一起的那一天。 ...... 说起来大唐的生活其实不错,苏致远每天起来出来吃饭很方便,并不是红杉做饭不好吃,而是外面喝一碗粗粮豆浆或者一碗热腾腾的牛奶感觉很舒服。 其实江南是很富足的,临安稍微差了一些而已,毕竟周围有一些小的山,不像别的地方是平原,耕地多,交通又好。 可能临安这边的主要官道还是可以的,但是周围的村子的路就很不方便了,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苏致远为此专门花了好几天跑了一下邻近的几个村子,发现路确实很难走,人过还没事,可是有的地方马车都过不去。 之前建澡堂的事情就那么放着了,反正苏致远有一出就想一出,县衙的能力有限就交给大家集思广益去做,若是修路不免要请求上面拨款,说不定还没人管,所以当苏致远了解了这样的情况后决定自己经营东西挣钱来改造这里的生活环境。 其实说白了苏致远还是要经商,还是要利用自己的身份来经商,不然总不能修路完了之后再建收费站吧,可能不太合适。 但是这样的想法告诉了红杉一行人之后,她们笑苏致远想太多了,毕竟他是县太爷,若是他开口让各村子的壮丁出来给他们自己修路难道还会有人拒绝吗? 当然没人拒绝,因为不敢。 苏致远没想到事情这么简单,让几个衙役送信给各处的乡贤之后,就等着规划行程监督他们的修路工程了。 这个时代没有修路这么一说,都是挖路,路是挖出来的,压路机是没有的,不过简单的把路面压得平整的东西还是有的。 临安县城也有打铁铺子,得知县太爷让他们打造一样东西,差点没尿了,要钱都是想都没敢想,至于事情更是不简单。 等到苏致远把自己画的好像石磨一样的东西图纸递过去后,打铁铺都愣住了,完全没见过这样的东西怎么打? 打铁也是模具界的始祖,有图纸知道样子都能打,可是苏致远的图上像石磨一样圆滚滚的东西,这么大,怎么打? 也不是打铁技术没法打造,而是从来没打过这样大的东西,毕竟以前的冶铁技术就算有了长远的进步,那铁的产量还是很低的,铁具的价钱也不低,一般都是打造简单的东西用来替代木质器具。 苏致远画的这样的东西先不说打造难度了,就算能打造出来,也要花相当多的钱,可最重要的是,他们也没有这么多的铁啊。 “县太爷啊,小的没有这么多铁啊。” 身边的衙役二话不说就出来了:“放肆,老爷找你们办事,是你们的荣幸,还找理由推脱,不想干了是不是?” 玛德,搞得我像欺行霸市的一样,苏致远享受这样的装X之感,但是他更希望留下爱民如子的形象。 “你才放肆,怎么说话呢,我是来买东西,你这弄得我好像来抢东西一样。记住以后要讲礼貌,我们都要做个知书达理的人。” 铁匠铺的人心想,话说得真好听,肯定就是来抢东西的,您来打点东西,我们还敢要钱? “是不是钱的问题?” 这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可是铁匠铺的人哪敢承认,纷纷摇头:“不是,不是!” 苏致远直接拿出来一张银票放在了边上的柜台上。 “怎么样,够不够?” “够够够够!” 好在苏致远说中间可以是空心的,铁匠铺清点了一下铺子里铁块的存量才敢打造。 有的铁是铁渣,很多杂质,可以熔的软了打造,也可以化成铁水浇铸,现场和泥做出一个可以浇筑的模子并不难,铁匠铺的师傅们也是老手,苏致远也没一直看着,转身带着人去了第一个安排挖路的村。 临安的土质松软,挖路并不难,有的村子要过河流,没有桥的只能用船,很不方便,相比较有的村子在山上,有的村子在山沟底下,修路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 第一个村子的情况还不算很糟糕,过去需要翻过一个小山,若是挖一条直路当然不可能,苏致远带着这个村里出来的壮丁,绕着小山,在地面上活活挖出了一条路。 地面高低不平,有杂草,树木,一路上可不少忙活,看时日也不是几天能挖完的,苏致远划出了一个三米宽的路,务必坐上标记牌子,挖路的好处已经不用多说了,反正他们都知道是一件大好事,所以村民都非常卖力,闲聊之时苏致远也知道他们的村里有什么特产,平日也不方便往外卖,现在应该等路修好了就能用马车往外拉着卖了。 “告诉村民,要想富,先修路,你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山里的宝难道还少吗?这路以后好走了,你们少不了日子过得更好,最后你们记住,这路可不是给我县令修的,是给你们给自己修的。” 下面的人慌忙的应承,都想拿点东西给他递过去,苏致远没想着接,衙役眼疾手快直接拎在了手里。 苏致远也懒得说了,忙完这边的事情还得坐着马车去下个村子。 这第二个村子就有意思了,生活在一条不大不小的河对面,修路先不说了,只怕得要造桥。 苏致远又不是建筑师,怎么造桥呢,他感觉有点犯难。 其实关于这些民生的事情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可是苏致远就希望一天两天能把一件事情的前前后后安排完,这样就能腾出手来干别的,就好像有钱的投资者不会想着自己搞点什么挣钱,从来都是想着入股和加盟去分红,既省时又省力。 小菊作为监视苏致远的人,不官苏致远都到哪里,她都跟到哪里,加上她总是拿着剑,所以别人都以为她是苏致远的保镖。 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斗嘴也打闹,可是一到地点办事的时候,苏致远就忙前忙后,剩她一个人无所事事,在一边看着苏某人指挥别人前后去劳作,她居然也慢慢生出了一个感觉,那就是苏致远是做大事的人。 其实在唐朝造桥也有了不少的进步,不管是石板桥还是木桥,竹子架起来的浮在水面的摇晃的桥,都是一种桥梁文化的发展和呈现,苏致远对桥梁的认知还不如这个时代造桥的师傅。 这个村子其实就是桥限制了村的交通,平日里他们买卖牛羊都是绕很远走很浅的一段河流趟着水把牛羊拉过来,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如果建一个马车牛羊能轻松通过的桥,那么这个村子和外界的交流就会多很多,那富裕也只是时间问题。 河流的周围石头总是不缺少的,因为冲刷把地下的石头都露出来了,大型的石块用来做桥柱,用泥和石子还有木材搭建的桥是最合适的,成本低,都可以就地取材。 村里面也有工匠能手,苏致远这么一说他们就知道怎么做,那着第二个村子也算是安排好了。 剩下的村子基本上像前两种类型的都很方便挖路,但是也有极个别的住在山上山沟的村子,那样的苏致远真的没办法。 世界这么大,真的是什么人都有啊,喜欢住在哪里的都有,苏致远看着一片平坦的地方无人居住,反倒是各个山里,沟里,峭壁边上有人居住,不禁想到了一首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可不是吗?我是想修路让其他的百姓都发家致富,可是你们都住的这么偏远,我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苏致远看着远处山沟里的人烟,长吁短叹,也许挖路的只能到此为止了,毕竟这样的造路工程即便放到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那个支出也是极为庞大的,也可以说是投入和收获不成比例的。 铁匠铺的压路铁器做成了之后,很快乡贤从村里拉出来了几头牛,在挖好的路上压路基,虽然没有石子铺路,可是在这样的铁磨的来回压路之下,路面平整的很,万事开头难,把头开好之后,苏致远就让他们自己去处理了,自己回县衙去处理积压的事物。 (未完待续)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改写唐朝历史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改写唐朝历史》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改写唐朝历史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改写唐朝历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