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调令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朝天子第40章调令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县衙正堂 凤川县的头头脑脑们尽数到齐,毕恭毕敬的躬身站着。 众人前方站着的就是顾思年在城门口撞见的几名纵马军卒,他们来自琅州~ 为首一人身穿淡灰色素面夹袍、头戴朱漆勇字笠盔、脚蹬黑色长靴,典型的军中打扮。 军汉也没多加客套,手捧一封文书直接念道: “琅州刺史府并琅州卫指挥使司急令! 命凤川县县衙于半月之内征召民夫青壮三百人、军粮两千石、被褥五百套送至前线右屯城! 军情紧急、事关重大,敢有拖延懈怠者: 杀!” 最后一个杀字让大堂中的几位文吏心头一颤。 军汉面无表情,几乎是昂着头说道: “陈大人,接令吧~” 这神情态度,嚣张的很。 “下官凤川县县令陈鸿信,接令!” 陈鸿信赶忙伸手接过那一封军报,同时还极为隐晦地朝谷肃使了个眼色。 谷肃心领神会,迈前一步,不漏痕迹地往军汉手里塞了个什么东西,低声道: “军爷一路到此车马劳顿,辛苦了。 这些银子拿去给兄弟们买点茶水喝,解解乏。” 听到这话,一直板着张死人脸的汉子终于露出了笑容: “呵呵,那小的就替兄弟们谢过几位大人了!” 站在人群中的顾思年眉头一皱,几个甚至连品阶都没有的大头兵,竟然敢收县令的银子? “军爷客气了。” 陈鸿信轻声道: “敢问几位兄弟,前线现在是什么情况,北燕已经打过来了吗?” “咳咳。” 领头的汉子压低着声音道: “打是还没打过来,不过燕人游骑四处出没,边境越发的不安稳,我边军自然要小心为上。 这些话大人听在耳中、记在心里,可不能往外传。” “明白,有劳几位了~” “那行,陈大人,咱们就先走了。” 军汉抱拳道: “多提醒大人一句,这差事上头催得急,万万不能耽误。 出了问题可是要掉脑袋的~” “多谢兄弟提醒,下官心中有数。” “告辞!” “慢走,冯大人,替本官送送几位兄弟!” “好!几位军爷,这边请!” 等到冯涛领着几名军汉走远,陈鸿信才闷闷不乐的坐回了椅子,满脸愁容。 顾思年疑惑道: “大人,琅州刺史府我知道,这个所谓的琅州卫指挥使司又是什么?为何能与刺史府同时下令?” “你刚到边关不久,有所不知。” 陈鸿信耐心解释道: “我大凉疆域六镇十三道,其中六镇指的就是边境六州,由东向西一字排开,是守卫边境、抵御北燕入侵的最前沿。 这六镇是军政双行,每州设一卫,边军尽入其中,最高指挥称卫指挥使,又称总兵。 每州政务由刺史府管,军务就由这个卫指挥使司管辖,若战局紧张,就连刺史府也得听从卫指挥使司的差遣。” “原来如此。” 顾思年了然:“那既然军政双方同时下令,就说明这差事是头等大事。 估计琅州辖境内所有县城都会收到类似的军令。” “你说的没错,唉~这种调令必会传至每一县。” 陈鸿信叹了口气道: “三百壮丁、两千石军粮还有几百套被褥。 要命啊~” 谷肃跟着愁眉苦脸道: “被褥倒是好办,去年县里为前线赶制的军资剩了一些,勉强够了。 但军粮还有青壮民夫,有些棘手啊大人。” 陈鸿信喃喃道: “边关之地土地贫瘠,比不得中原,一亩地岁收成品粮也就两百多斤。 一石粮食一百五十斤,省着点煮成稀饭,可以让一名百姓吃两三个月。 两千石,那就是两千老百姓几个月的口粮啊! 这,这到哪里去凑?” 谷肃小心翼翼的说道: “大人,县衙的仓库里还剩一些陈粮,要么都拿出来吧。 虽然不够两千石,总比没有好吧?” “眼下也只能这样了。” 陈鸿信摆摆手道: “你现在就去办,先统计一下县衙仓库中的被褥与存粮,看看差多少,尽快拿个明确的数字出来!” “诺!下官这就去!” 谷肃步履匆匆的离开了,大堂中只剩顾思年。 顾思年轻声道: “大人,县里的存粮虽然不够两千石,但城中的那些大户富商们今年都免费租了不少荒地,占了大便宜,现在让各家各户多多少少捐一些出来应该不难吧? 剩下的可以由衙门出钱,从百姓或者粮商手里收购。 七七八八加起来,凑齐两千石不是没有可能,只不过费时费力罢了。” “你说的本县都明白,也只能这样做,咱们尽力而为罢了。” 陈鸿信苦笑一声: “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三百民夫青壮,估计很难凑这么多人。” 顾思年接过话道: “凤川县这么大一座监牢,里面有各地的充军囚犯,这些囚犯可以征召啊。” 顾思年此前可也是流徙千里的充军犯人,他知道监牢中这种人很多。 “你也不能全用囚犯啊?不然人一出城就全跑了。” 陈鸿信无奈的说道: “三百民夫,只能用两百囚犯,还有一百得是咱们自己人,负责路途中的看押。 一百人,从哪里来?” 顾思年很是疑惑道: “陈大人,偌大一个凤川县,一百号民夫都征不到吗?” “你不懂。” 陈鸿信目光惆怅: “民夫到了前线,万一真碰到大战那就是九死一生,死了残了也没人管没人问,没啥人愿意去。” 顾思年默然,这么听起来,确实征不到人。 “还有,这些囚犯民夫得有个领头之人,这个人选很重要。 以往是宋头负责征丁、带队,可你看看现在,这家伙已经很多天称病不出了。 愁啊~” 陈鸿信耷拉着脑袋,左一个愁右一声叹。 这个宋平,王自桐死后再也不露面,一直称病,就连陈鸿信都拿他没办法。 顾思年好奇的问道: “宋头以前带队去过前线?” “是。” 陈鸿信点了点头: “那时候本官还没来凤川县,好几年前了。 听说带队出去的时候有五百号人,回来的不足一百,还有好些残废。 就连宋平都差点把命丢了~” “这么凶险?” 顾思年面色一变,这可比他想象中的危险多了。 陈鸿信边说边摇头: “多少人做梦都想在战场上挣一份军功,衣锦还乡。 可绝大多数人都是客死他乡,埋骨荒野~” “挣军功?” 听到这一句话,顾思年的目光陡然一亮,脑子里不知道在琢磨些什么。 陈鸿信有些无奈的说道: “宋平年迈多病,肯定是不能带队去前线了。 可现在他若是能出面帮着征召民夫、挑选衙役,也能减轻县衙的压力。 这些事,他最熟。” “蒽~” 顾思年沉思片刻之后说道: “大人,要不这样。 下官去拜访一下宋头,看能不能请他出来带头做事。 至于民夫配军的带队之人,咱们再议。” “你去拜访他?不合适吧?” 陈鸿信愕然道: “王自桐的死和你有关系,他会听你的?” 顾思年平静的说道: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 “要征壮丁了?还有军粮?” “看来边境形势真的不稳,准备开打了。” 从顾思年嘴里听闻消息的曾凌川、武翔两兄弟忧心忡忡,当过兵的他们明白,如果之前只是单纯的谣言,那现在开打的可能性已经很大了。 “三百青壮民夫,就算有监牢的配军充数也难凑的齐,看来这次陈大人有的头疼了。” “谁说不是呢,唉。 就算征了三百人,又能回来多少呢?” “宋平不主事,明天大人去拜访他,估摸着要吃闭门羹,他对王自桐可就像对亲儿子。” “宋头平日里也是个明事理的人,怎么就看中这个王自桐了。” “咦,顾大人你想什么呢?说句话啊?” 兄弟两你一言我一语,唠叨了好一会儿才发现一旁的顾思年抱着胸陷入了沉思。 “唔~” 顾思年从失神中清醒了过来,抬头问道: “上次你们说,战场上可以攒军功,不用考功名也能当官,那这些民夫青壮去了前线,是不是也可以挣军功?” “咳咳。” 曾凌川尴尬的说道: “顾大人,这些民夫去了前线顶多是搬搬军械、运运物资,战况差的时候才会挑选精壮投入战场。 这些人想要挣军功,那可难上加难。” “这样啊~” 顾思年嘟囔道: “那靠军功升官这条路也不是很好走。” 武翔愣了一下,支支吾吾道: “顾,顾大人,您该不会是想带队去前线吧?” 顾思年反问了一句: “不行吗?” 两人同时沉默,他们知道顾思年的才能与志向绝不仅仅是一个凤川县典史,但是战场这种地方,真不是什么人都能去的。 曾凌川提醒道: “顾大人,您得仔细考虑一下。 等你去了战场、见了北燕蛮子,你就知道在那种地方,生死由不得自己做主。 稍有不慎便是玉石俱焚。 想通过军功步步攀升,那可是拿命在赌。” 顾思年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人生之路,本就是一场赌博。” 顾思年看向两人道: “这也不是我想不想去的问题,宋平年迈、王自桐死了,吴头刚刚接管监牢也走不开,放眼整个凤川县,只有我带队才合适。 如果我去,你们兄弟两就留在凤川县,帮衬着陈大人。” 两人对视了一眼,沉默许久之后曾凌川才开口道: “顾大人,咱们这条命也算是您给的,如果您一定要去,我们兄弟两肯定陪着一起。 好歹我们打过仗,上过战场,跟在大人身边也有个照应。” “没错。” 武翔附和道: “只要大人不嫌弃我们两这逃兵,大人到哪我们就跟到哪!” 顾思年有些动容: “有你们这句话,就够了!” 这兄弟两当初是冒着生命危险从战场上套出来的,现在却愿意重回战场。 “可是大人,就算您能说服宋头重新出来做事,人数也不够啊。” 曾凌川忧心道: “县衙的衙役,可凑不出一百人。” “所以还得请你们替我去做件事。” 顾思年嘴角一翘: “劳烦你们两兄弟去一趟琅琊山,找秦熙一趟,就说我要约他见面!”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朝天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朝天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朝天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朝天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