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降维打击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第39章 降维打击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朱高煦,朱高炽两兄弟的争嫡大戏上演,不过,比当年朱允熥、朱允炆的激烈程度要差一些。 毕竟,朱高炽已经是太子了。 文臣武将各显神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武将之中,张辅、郭铭是朱高炽的铁杆支持者,毕竟他们是太子老丈人。 文臣之中,也有不少投入汉王麾下,金豆子的妙用还是很强的,不是每个人都像李青那般,拿钱不办事。 而且,朱棣的对老二宠爱,表现的太明显了,这让文臣中的一些骑墙派,看到了机会。 从龙之功,谁都想立。 但大多数文臣,都还是支持老大。 双方斗法不断,却一直控制在一个可控范围,都在朱棣制定的规则中争斗。 毕竟,大明才子,永乐大典的总编撰,还在大牢关着呢。 谁也不想步其后尘。 兄弟俩,亦或说,兄弟俩的支持者明争暗斗,朱棣渔翁得利,一边调兵备战,一边督修运河、建京都。 大家各忙各的,谁也顾不上谁。 李青这个御前红人,自然是双方争取的对象,两方人时常来侯府做客。 他是来者不拒,送礼就收,就是不办事儿,连个承诺都没有。 时间久了,也就没人来了。 …… 永乐八年,春。 朱棣集结三大营精锐,准备开始征讨鞑靼。 同时,把国家大事交给了太子。 小胖正式开始监国! “高炽,你身为太子,大明未来的储君,万不可懈怠。”朱棣严肃道,“政事上要有自己的主见,莫要只听文臣叭叭,凡事要三思而后行,看问题要看本质。” “儿臣谨记。”小胖拱手称是。 朱棣沉吟片刻,问道:“朕离京后,少不得有人为解缙求情,如果那般,你会不会放人?” “解缙并无大罪,且编撰大典有功,父皇何必……” “老子就知道!”朱棣大怒,“你这道行太浅了,问题根本不在解缙身上,而是你这么做,会让文臣看到你的软弱,记着,这个人不能放出来。” “儿臣记住了。”小胖叹了口气,“父皇,天下需要大治,就这么一直压着,也不是办法啊。” 朱棣淡淡道:“你要这么想,终有一天会栽在他们身上,天下大治需要文臣,但并不是说,就可以让文臣崛起; 可以让马儿跑,却不能让马儿吃草!” 小胖:“……” 朱棣见他不以为然,哼道:“他们今儿吃草,明儿就想吃肉,总之,文臣要用,却也得打压。” “儿臣……明白了。” “嗯,你去忙吧。”朱棣摆了摆手,待大儿子退下,又扬声道,“来人,宣汉王前来见驾。” 小半时辰后,朱高煦匆匆进来,“儿臣拜见父皇万岁。” “起来。”朱棣笑道,“坐吧,父皇有事儿交代你。” “是出征的事儿吗?”朱高煦眼睛一亮,“父皇,儿臣愿随你一起征讨鞑靼。” “不,你得留下来。”朱棣摇头,“你不在京师待着,父皇不放心,父皇只信任你。” 朱高煦神色先是一暗,旋即大喜,感动的眼眶通红,“父皇……” 收了收情绪,朱高煦道:“父皇要我怎么做?” “给我看着老大!” 若说,谁对老大最有意见,非老二莫属。 朱棣如此安排,除了防止自己亲征期间,文臣趁机做大之外,还有另一层担心。 ——怕老大篡权! 虽然这种可能很小,但生性多疑的他,还是不放心。 他这个皇位就是抢来的,怕儿子也有样学样。 而且,只要好大儿有这个心,文臣肯定鼎力支持。 朱棣自己也知道,文臣心里恨他,所以不得不防。 “父皇放心,儿子一定看紧他,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如实记录。”朱高煦认真道。 “好,有你在,父皇就放心了。”朱棣满意一笑。 接着,又巴拉巴拉画了一顿饼。 老二离开乾清宫时,满脸傻笑。 …… 五日后,大军出征。 李青尽管不愿,但仍是被迫做了监军。 这次,共计出兵十八万讨伐,若算上补给兵,足有五十万有余。 补给线十分完善,就上前期的临时粮仓,后面的毛驴、小车,大军行军速度超级快,简直用恐怖来形容。 不到五十天,大军就到了预定战场。 速度之快,让鞑靼措手不及,尤其是补给兵也在其中,数十万大军往草原上一站,不用打,鞑靼的战意就没了。 鞑靼心胆俱裂,穆卓儿的野心被击得粉碎,拿脚指头想也知道结果。 “撤~!” 穆卓儿没有任何犹豫,立即下令搬家。 打不了,根本打不了。 元人的家就是帐篷,按理说,他们只需收起帐篷,就能跑路,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他们要带上赖以生存的东西。 ——牛羊! ~ 朱棣收到鞑靼要跑路的消息,二话不说,带兵就追。 他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补给线相当完善,负责给养的士卒太多了,根本不用担心被劫营。 而且,受李青启发,他给大炮也装上了轮子,追的那叫一个快。 朱棣和蓝玉不同,他是皇帝,皇帝亲征,对士气的鼓舞,无与伦比。 士兵们个个用命,加上出征的士兵太多了,正所谓人多壮胆,根本没在怕,嗷嗷追啊! 李青也做了好几次监军,这样的富裕仗,他却是第一次遇到。 可以说,朱棣只要不用昏招,绝对没有落败可能。 朱棣这种迪拜打法,即便鞑靼首领是兵仙转世,也没有赢的可能。 明军一路猛追,终于在第五日,追到逃亡的鞑靼军。 穆卓儿目眦欲裂,立即命五万精锐阻挡明军步伐,为部落跑路争取时间。 “不跑了啊,接下来,就得轮到朕了。”朱棣冷冷一笑,“神机营向前推移,三千营侧翼进攻,五军营正面挺进……” “轰轰轰……” “嗒嗒嗒……” “杀……!” 三大营协同配合,杀向鞑靼军,鞑靼为了给部落争取时间,不得不和明军玩儿命。 但这场战斗,无论是人数、士气,还是战力,明军都是全面碾压。 这一次,与以往任何一次北伐都不同。 这一战,大明真正意义上诠释了什么叫降维打击! 朱棣创造了战术革新,将明军的战力发挥到了极致。 先是大炮轰,轰的敌军阵型大乱,接着骑兵冲,冲的敌军七荤八素,最后五军营正面硬刚。 一套连招下来,鞑靼根本没有招架之力。 明军太强了,强的鞑靼连战斗意志都土崩瓦解。 不得已,他们只能逃。 鞑靼逃,明军追…… 追上就一顿毒打! 最后,鞑靼被逼无奈,只好抛弃大量牛羊,亡命天涯。 追逐战持续了十多日,朱棣才停了下来,令人清点战果。 此一战,共计歼敌近一万七千人,收获牛羊八千余头,而明军阵亡仅两千多一点儿,伤五千余人。 但总得来说,这次战果并不大。 明军这次出兵,耗资可不菲,相比之下,这些战果完全不足以弥补。 不过,此战的意义非凡,这一仗下来,彻底把鞑靼打怕了,打的他们胆寒。 …… 大军休整几日,朱棣找来地图,准备再去会会瓦剌,想一次性把这两大部落都打服。 但瓦剌太精了,知道明军有可能打他,早早就挪了窝。 不过,瓦剌也不敢得罪朱棣,于是派人送来了三千头羊,五千匹马,恭贺朱棣旗开得胜。 马哈木如此讲究识趣儿,要是再打,就等同于逼他反抗大明了。 朱棣痛快收下,口头表扬一番,让他继续保持。 八月初,大军返回看京师。 从出兵,到战斗,最后班师,总共就花了五个月的时间,着实够快。 回京的次月,兀良哈便来朝贡,贡品甚厚。 接着,鞑靼部太师阿鲁台来京面圣,表示愿向大明称臣,部落正在准备贡品,最迟入冬便来朝贡。 朱棣这一战,打的蒙古各部尽皆胆寒。 他们对大明有了全新的认识,无不心惊胆战。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大明长生久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