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3 战略布局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不明不清673 战略布局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王承恩和蹴鞠队员们虽然从小就跟着自己训练,可紫禁城内并不是世外桃源,从某种角度上讲旧观念反而更根深蒂固。再加上太监的特殊身份,也很难跳出传统思维模式。

反倒是海户司里的孤儿们既没家人又无产业,对于旧体系唯一的印象基本都是负面的,获得新生之后更容易全面接受新知识体系,且毫不怀疑的坚信。

新政、新武器、新军队、新战法,包括由此而来的新社会结构、新世界,都需要丁顺这样的新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才能把控的住,看来新的教育体系必须得排上日程了,光靠个别地方私人办新学的模式已经不太够用了。

“学生想知道此题可有解?”让皇帝当众表扬,丁顺立马有点飘了,然后就又犯了官场大忌,把难题推给上司。

“目前陆军中最经济的安全运输距离是多远?”给别人解惑是洪涛几辈子以来最喜欢干的事情,如果只需动动嘴,那就是唯一了。

“地形过于复杂不能超过一百里。若是此地,应能加到一百五十到二百,具体数据还需战后才能得出。”

后勤补给是参谋部重要职责之一,丁顺必须张嘴就来。但出于谨慎没敢大包大揽,主要是陆军不曾与蒙古人有过正面交锋,无法准确评估对方的战力。

“如果有驿道可走呢?”对于这个数字洪涛好像不太满意,又加上了一个先决条件。

“这样嘛……可以翻倍!”丁顺闻言仔细在心中默算了一番,大着胆子给出了新的数据。

“嗯,朕也以为在具备道路的情况下,补给距离可以增至三百里。就以此数为凭,从锦州算起至肃州卫长不过四千里,每隔三百里建城一座,共十三座,平均每城驻守两千陆军,可解否?”

洪涛对丁顺的预估给予了肯定,然后一伸手,王承恩马上拿出地图铺好,从辽东镇沿着边墙划了条线,直到甘肃镇的最西边,又在线上每隔三百里左右点上一串小点。

这就是他这位老师加皇帝想出来的解决办法,说起来一点灵气都没有,甚至很笨拙,也算不得创造,完全就是宋代对付北方游牧部落威胁时使用的寨堡锁链简化版。

其实大明前期也是这么干的,只是随着国力衰弱不得不收缩防御圈,到了中期基本就放弃了,完全依托长城做为防线。

但洪涛这个办法与宋代和大明都有些不同,最显著的就是寨堡密度降低、距离增大、驻军减少,要不怎么叫简化版呢,把几百上千個小寨堡变成了十三个中型城池。

“……如此一来,若遇敌军大举围困,又该从何处调兵解救?”

这么简单的办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说不成吧,出主意的是皇帝,有错误也得先组织语言,尽量婉转提出。

这次是杜文焕先忍不住了,他原本是边军将领,常年在边关守卫,对寨堡防御模式有相当深的理解。皇帝这个办法简直就是放屁,只凭一层稀稀拉拉的寨堡根本防御不住大规模骑兵,后方还得布置多个重兵云集的大城才勉强可以。

但这么一来岂不成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了,原本的长城防线就是这样布置的,再往外延伸几百里,需要增加几倍边军守卫,朝廷根本负担不起。

“在京城、大同府、榆林卫、宁夏卫、凉州卫各驻扎一万陆军,如遇敌军大举来犯可伺机出关迎战,一万以下全由各城驻军自行处置。或坚守不出或联合御敌,左右相距不过三百里,几日可达。”

杜文焕又犯了习惯思维的毛病,在计算时忘了陆军与边军的战斗力差异。这套体系如果让边军执行,必须属于送死,再多一倍的城池也守不住。

但陆军能守住,十倍以内的敌人前来攻城或者围困,不光半点便宜占不到,还会被相邻的城池守军夹攻,甚至反包围。

要是来犯的敌军数量太多也没关系,边墙之内不是还有几个军事重镇呢嘛。在三百里的距离上,谁敢放任上万陆军不管,谁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万岁爷,陆军以一敌十自是容易,可在此等地方修路筑城怕是耗费颇多,还需从长计议。”杜文焕的疑虑被解答了,张然又补上一个。在他眼中陆军的战斗力不用怀疑,可最大的问题不是战斗力,而是朝廷的钱粮。

十三座城池,还有互相连通的驿道,这可不是皇帝一张嘴就能出来的。从东到西数千里远,沿途的地形地貌迥然不同,河流沟壑山川纵横,建城修路谈何容易。

最麻烦的是这里不属于大明版图,说白了就是跑到别人家门口耀武扬威,以蒙古人的性子真忍不了。而他们最多的就是骑兵,攻坚有点弱,骚扰却最拿手。

“朕只是粗略一说,实际上边墙之外有很多地方乃沙漠戈壁荒原,并不适合放牧居住,也没必要筑城修路。只需相邻城池定期派遣队伍巡逻,监视大股部队通行即可。

该如何建城修路朕自有妙计,不光要坚不可摧还得快,最长半年时间就要大体完工。都不信是吧,来,与朕赌一局,就以此城为例,明年入夏之前若不能与大同相比,朕输。”

如何在边墙之外建城、修路,洪涛在没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已经重点筹划过了,这些年也没少了琢磨,说白了就是两个词,炸药和钢筋混凝土。

在附近多石头山的地方可以用石头建城、碎石铺路。古人当然也会,他们要用火烧、水浇的方法开采山石,人工耗费巨大,速度还慢。

但交通司的熊三拔不用,他有现成的铵油炸药可用,一天的采石量能顶过去一年,可以省下大量人工和时间用于建城。

如果附近没有石头山,比如戈壁和黄土高原北侧,常用的筑城方式就变成了夯土。与采石相比,夯土更麻烦也更耗费。

这时候石灰就该登场了,有条件建窑开采烧制的就近生产,实在不成还能从临近的石灰窑运输,包括沙子、碎石和铁条。

只要材料跟得上,估计三个月就能把城墙围起来。也不用太高,有个五六米足矣。陆军不怕敌人登城,只要能让敌人慢下来、停下来,不能随意冲锋就够用了。

(本章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不明不清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不明不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不明不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不明不清》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