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AI学术智能助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国院士第八百一十三章:AI学术智能助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去将历代发射上去的那些登月器、探月车接回来,萌生这个想法对于徐川来说其实并不是最近才有的事情。

早在一代星海号设计制造的时候,他就有认真的思考过这件事情。

不过受限于一代机的性能,最终这个想法被他暂时性的压下去了。

毕竟以星海号运输物资和访问月球的方式,依旧是需要传统的登月器来完成的。

要想回收过去的那些登月器、探月车等设备,操作难度极高。

所以徐川才短暂的将这个想法压了下去,静待二代机的研发。

如果一切顺利,以二代机能够在月球上具备垂直起降的能力,回收这些曾经在外拼搏的‘游子’,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而后续的研发工作,也正如他所预料的一般。

尽管二代瀚海号还没有没有执行过任务,但从这一个多月的测试数据来看,它已经具备了远航的能力。

而更关键的是,六台小型化的空天发动机共同产生的推力,足够它在月面上实现垂直起降了。

坐在驾驶舱内,对于徐川的提议,常华祥院士认真的思考了半天,还是轻轻的摇了摇头,开口道:“老实说我觉得还是有些冒险了。”

“毕竟这可是一架价值十几个亿软妹币的航天飞机,万一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出了点什么差错,那可能就全搭进去了。”

二代机才刚出厂没多久,还没执行过深空远航任务呢。

第一次上就要接这么重的胆子,在他看来的确有些冒险了。

或许等后面的深空远航实验和月面测试完成后,再来进行登月会比较好。

回收那些曾经发射上去的航天器,也不用这么着急不是么。

徐川笑了笑,道:“风险的确有一点,每一次的航天对于如今的科技来说其实都是冒险。”

“但咱们早就不同往日了不是吗?登月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件需要举国之力才能完成的工作。”

“至于是否值得”

微微顿了顿,他笑着继续道:“在我看来这完全是值得的。”

“首先二代瀚海号在设计之初本身就是为了登陆月球和火星而设计的,虽然说跳过深空测试和绕月测试的确有些风险存在。”

“但从这一个多月的实验数据来看,瀚海号的各项数据都相当的漂亮。”

“而且这也并不是咱们的第一架航天飞机了,标准工业化的生产线足够控制住任何一个细致的环节,保证瀚海号的质量。”

“而星海号和扶摇号丰富的航天经验带来的强大底气,也让我们有足够的资本来完成这次的任务。”

“二代机最终的目标本身就是要实现在月球上垂直起降的,这次的任务,也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继续走下去。”

“就算是过程中出现了些什么意外,只要没有宇航员,一架航天飞机,十几个亿星海研究院还是扛得住的。”

“别的不说,扶摇号这半年来进行的太空旅行项目,就为我们带来几十亿米金的收入。”

“不用担心出现意外导致十几亿打水漂,每一项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在航天领域,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填充的。”

常华祥院士张了张嘴,欲言又止,最终摇了摇头,开口道:“随便你吧。”

徐川说的还是有道理的,如今的华国早就已经不再是十几年前那个登一次月需要全国各大航天机构共同努力的羸弱实力了。

其他的不说,光是星海研究院,这一年来进行的航天活动,足以抵得上其他国家加起来还有多了。

在航天上,他们已经一跃而起,站在了世界之巅。

“哦,对了,还有件事儿。”

聊了一会后,常华祥院士忽然想起了另一件事,喊住了准备撤离的徐川。

“嗯?什么事?”

常华祥笑了笑,道:“也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事情,不过告知你一声比较好。”

“航天局那边之前跟我们打过招呼,说是让我们下次对月面基地补给物资的时候,顺带将巴基斯坦那边送过来的探月卫星和探月车也带上去。”

徐川摆了摆手,笑道:“这个你安排就是了,又不是什么大事。”

常华祥院士笑着点了点头,应了下来:“行。”

对于如今的他们来说,将别国的卫星带上月球,和用货运飞机在地球上运送货物没多大的区别。

如果不考虑减速入轨之类的繁琐工作,从地球到月球他们需要的时间搞不好可能比在地球上送货还会更快一些。

比如从京城巴西圣保罗,光是航程就高达四十二个小时。

而星海号从近地轨道抵达月面轨道,需要的时间也不过是两三天而已。

但这两三天的时间,有至少三分之一都在各种调节轨道之类的。

当然,这些东西也没法这样单纯的比较。

但这也足够突出他们如今在航天上的实力了。

检查了一下二代瀚海号航天飞机,商量好二代机首航的时间和任务后,徐川拖着行李回到了紫金山脚下的别墅。

几个月没回来,这边的情况和他离开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的区别。

房间里面一尘不染,别墅院落外的鲜花也恰到好处的盛开着。

将挎着的背包随手扔到了沙发上,整个人也跟着倒在沙发上,徐川长舒了口气。

倒不是累,而是出远门后回来的一种习惯性动作。

就像普通人出差回家后随手将行李一扔,自己扑在床上彻底的放松下来一样。

舒舒服服的在沙发上窝了好一会,徐川才起身,提起背包进入了书房。

将从星城CRHPC那边带回来的一些资料整理好,放进书柜后,他坐到了电脑前,点开了邮箱,开始处理前些天堆积起来的一些不是那么要紧的邮件。

正在这时,书桌上,来电铃声震动了起来。

徐川随手拾起了手机,看了一眼,眼眸中带着一丝笑意,顺手接通了电话。

“喂,嘉欣。”

电话是刘嘉欣打过来的,最近这段时间忙着CRHPC那边的工作,他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收到学姐的电话了。

“你什么时候回金陵这边呀。”

“我今天刚回来,刚到家呢,还没来得及给你发消息呢。”徐川笑着开口说道:“怎么了?”

“‘AI学术助手’的研发已经完成了,你要不要过来看看?”

“这么快?”徐川有些讶异,好奇的问了一句。

刘嘉欣轻轻的点了点头,道:“嗯,整体的程序已经完成了,有了全部的功能,只是还需要慢慢的调试。”

“好,我等会过去。”

闲聊了一会,两人挂断了电话后,徐川发了个信息给郑海。

不一会,郑海便开着车赶了过来。

简单的洗了把脸后,徐川坐上车,朝着栖霞山新开发区那边赶去。

秋老虎炙热的烧烤着大地,川海网络科技公司总部大厦外的玻璃反射着刺眼的光。

搭乘电梯,徐川找到了还在办公室中忙碌着自己工作的学姐。

敲了敲门,办公室中,正在研究着什么的刘嘉欣被敲门声惊醒过来,抬头看到他后明显的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飘起了一抹笑容,笑招呼道:“你来了。”

徐川笑道:“刚回来的,行李才放下,你的电话就带过来了。”

刘嘉欣起身,走向桌柜倒了杯水,递了过来,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莞尔笑道:“怎么不休息一下呢,明天过来也不急。”

徐川笑着道:“就两步路的事情而已。”

刘嘉欣抿着嘴笑道:“你这两步可够远的。”

“那是,曹植当年要是有这两步,估计都跑出魏国了。”徐川哈哈笑道。

闲聊了一会后,徐川站起身,开口道:“带我去看看你们研发的那个AI学术小助手吧。”

刘嘉欣点了点头,放下手中的茶杯,起身带着他朝研究中心走去。

不一会,两人便来到了开发AI学术小助手的研究中心。

“刘总。”

研发中心,正在这边处理着手头工作助理在看到刘嘉欣后,立刻站起了身,恭敬的打了个招呼。

紧随其后,她就注意到了跟在身后的徐川,整个人直接就愣住了。

虽然说大家都知道川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背后真正的老板是徐川,但在这里见到这位的次数真的太少了,以至于这名小助理一时半会没反应过来。

愣了好一会,她才反应过来,有些惊讶慌乱的快速开口招呼道。

“徐院士,您怎么来了。”

徐川笑着看了一眼这位助理,笑着的打趣了一句:“我跟你们的刘总来的,不用在意我。”

一旁,听到徐川喊刘总,刘嘉欣脸上飘上了一抹嫣红,有点异样的感觉。

不过在公司这边担任老板也好几年了,她很快就调节了过来,轻咳了一下开口道:“小希,AI学术助手的演示工作准备好了吗?”

“已经弄好了。”

闻言,助理快速的站起身,开口道:“请跟我来,徐院士,刘总。”

将两人带到隔壁准备好的小型会议室,准备好演示工作后,这名叫小希的助理看向徐川,犹豫了一下后开口道:“需要我讲解吗?”

“不用了,有你们的刘总讲解就够了。”

徐川笑着道,他相信对于这个AI学术助手,刘嘉欣肯定会比公司内部的任何一个人都更加的清楚。

“好的。”

应了一声,助理快步走了出去,顺手带上了大门。

徐川笑着看向学姐,开口道:“刘总,麻烦你了。”

脸上带着一点颊红,刘嘉欣嗔怪的看了他一眼,轻声的喊道:“小A。”

“我在!”

会议室中,一道清脆甜甜的人工智能声音响起,与此同时,会议室投放下来的荧幕上,一张旋转着的银河图片跳动了出来。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你自己。”

“好的,小主。”

“大家好,我是小A,一个AI学术智能助手,是一款聪明的智能小助手,主要利用AI大模型技术与科研场景紧密结合,围绕科学探索、文献研读、知识管理与成果创作等重要需求而生成相关的文献如果在学术资料上有哪些不懂的,可以随时询问我哦。”

伴随着学姐的指令,简单的介绍在会议室中响起。

徐川认真的听完了整个自己介绍,很流畅,也很普通。

如果是这方面来看,这款AI学术助手和目前市面上的人工智能AI助手比起来也没太大的区别。

无论是市面上已经有了手机语音智能助手还是其他类似的产品,做到这一步并不难。

当然,对于一款AI学术智能助手来说,判断它是否强大并不仅在于语音对话这些方面。

语音对话虽然是基础,但对于一款学术形的智能助手AI来说,数据分析、文献综述、语言翻译、实验设计、知识管理.等等这些才是最主要的核心因素。

思索了一下,徐川开口道:“小A,帮我搜集一下有关于强电统一理论相关的论文,并且按照重要性进行一个排序。”

“好的,小主。”

荧幕上,旋转着的银河图片变换着,徐川一边等待一边在心里默默的计算了一下时间。

约莫过了半分钟左右,荧幕上,旋转着的银河图闪烁了一下,紧接着一条条的理论和链接开始显现出来。

排在第一条论文让徐川有些讶异,不是他的强电统一理论,而是他公开在《数学年刊》上的《杨-米尔斯方程解的存在性与解的证明》论文。

这是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间隙难题的上半部分。

而排在第二位的同样也是来自《数学年刊》

《对于任意的、紧的单群G,在R4上存在以G为规范群的有质量的量子杨-米尔斯(Yang-Mills)场,并且有质量间隙>0!》

这是这是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间隙难题的下半部分。

第三位也并非强电统一理论,是戴维·格罗斯、戴维·普利策和弗兰克·维尔泽克三人的‘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论文。

一直往下翻,直到到了第九名的位置,他才看到自己的强电统一理论。

在这个排名才看到自己的强电统一理论,徐川自然是有些诧异的。

这个聪明的智能助手,感觉起来似乎并不怎么聪明的样子?

PS:昨天加班到了深夜,没来的及更新,抱歉,明天补。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国院士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国院士》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国院士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国院士》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